吳茂成/台南社大台江分校 執行長 2012/8/29
---------------------------------------------------------------------------------------------------■
當村落以藝術為名之時,那是令人嚮往的,一所學校,也應如此!
步入烏布藝術文化村,入眼即是一棟一棟的發呆亭,錯落在田園水畔,這裡是山腳邊的平原。
藝術村提供餐飲與工藝學習體驗課程!此行到達烏布村,已近中午,這裡的風味餐是「髒鴨」。
「髒鴨餐」之名,據說是一隻從田裡踩踏泥濘的鴨子,誤闖廚房,廚師一見,就說「好髒的鴨子啊!」
就這樣,這隻「髒鴨」就炸成脆脆的炸鴨子,成為烏布的特色風味餐!
當三餐食物有了故事之後,吃飯就更有滋味了!
今天,我們要學習用手抓髒鴨、抓飯吃,體驗在地飲食,這是藝術村見學課程的一部分。
髒鴨的炸滋味,讓人想起兒時台江水災後,阿嬤將死鴨死雞燙過,再用大鍋炸脆,單純的鹽滋味,至今難忘!
髒鴨,也有著這樣的單純的鹽滋味!
試著坐在發呆亭遠望,才發現,發呆不是發呆,而是沉思的沉靜,凝視於峇里島的日常生活地景的一瞬間,凝住於思緒的當下情境通透。
不識者,誤以為這是空想、發呆,識者應知,那是一呼一吸,一分一秒,破碎時間的連續!
思想,讓生活有了真實的存有感!
這所藝術學校的四週由水田圍住,風依水而起,融入於在地生活的地景中。
離開發呆亭,我們走進不同的竹亭工藝教室裡,開始下午的工藝見學之旅,老師們就坐在亭中,一間亭子就是一間教室,脫鞋而入,老師們頭帶峇里島傳統的烏東,微笑迎著我們!
烏東,像極了吾鄉道士、司公帽!
藝術學校的課程,有木雕,有彩繪風箏,有巴東舞、傳統音樂練習,傳承著在地工藝與文化,與世界各地朋友交流!
我選擇了木雕課程,四十五分的體驗課程,要完成一塊淺雕作品,學員必須自選一塊示範作品,有扶桑風,有在地的神像圖騰,挑選好之後,老師快速用筆,幫忙學生在另一塊木頭,描繪出圖形,接下來,示範雕刻的技法,用雙腳掌將木頭夾住,拿起出三角細刀,以木頭輕敲刀柄,一槌一槌,沿著黑線,刻出深深淺淺的木痕。
教學示範之後,學員就得自己拿起雕刻刀,實作一番。
實作的同時,才發現,老師的刀如筆,在敲槌與刀路的行進中,轉彎自如,這是我們初學者,難以學習到的技巧,我想,那是需要精熟練習才能達到境界,不過,為了避免學生有太多的學習挫折,貼心的老師,將學員刻不完的作品,幫忙完成,最後,再搭配上木框,一件木刻作品就完成了。
在雕刻中,人經由工藝學習,慢慢融入在田園的藝術教室中,人不是在發呆,而是在默會,從實作中默會,學習者才有機會進到發呆沈思之境─
融入風中,忘記時間!
這就是休閒學習的素養,人不懂得休閒,就難以體會幸福感!即使身中清境中,仍然,如掠奪者般,不會擁有!
學習是最好的旅行,在旅行中學藝,這是這座藝術學校給我們的感動。
教室融入在傳統的田園中,善用生活的場域做為學習空間,課程則以學習者為導向,從實作開始,這是師徒制的教學特色。
邊看邊學,邊作邊看,老師陪著學員,在四十五分的時光中,完成一件作品,創造學習的成就感。
學習是不斷嘗試的積累,才能滴水穿石。
烏布的藝術學校,讓我想起吾鄉台江,我們也在大廟口發展行動教室,發展福虎陶藝實作,發展推拿體驗課程,發展車鼓舞的練習,發展綁掃帚的工藝創作,廟口、夜市即是教室,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教室的所在,這與藝術學校的學習亭,有著同工異曲之處!
讓生活空間成為學習的情境,如此,我們才能在生活中進到休閒的幸福中,才能發呆沈思,才能接近神的國境!
美具有神性,那是人類可貴的藝術文化!
亭者,人集之處,藝術學校成為烏布村人教學的生產空間,將一村藝術人才,齊集此處,成為專業的教學者,同時也與村人契作農作,分別從飲食與工藝文化,促進全村的現代化發展!
現代化應是傳統的當代化過程!
較不清楚之處,則是這些工藝創作者的薪資為何?
不過,峇里島人一個月平均薪資約一百零八萬盧比,再加上獎金的收入,烏布藝術村也應該是如此!
此行在藝術街道上,吾人也看見甚多的木雕店,導遊阿興說,這裡也有在家工作的工藝者,他們的作品賣給商家,商家再賣給觀光客,有些則是外銷。
這裡有工藝的生產者、中盤商與大盤商!
這是資本主義的層層轉賣方式,利潤是否合理,考驗著社會制度。
這群專業的工藝匠師的薪資不知有多少,但是,在見學過程中,尚可見到其妻兒一同來參與,這是不錯的。
當工作成為生活之時,那麼工作就是幸福生活的起點,這應是大廟興學要學習之處─
我們能不能也在村裡創新竹籠茨成為學習亭,做為在地的工藝教室,成為一所在地藝術體驗,文化傳承的學校呢?
烏布藝術村的經營模式值得吾人省思,他們以藝術促進一村的生計與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