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167
:::

2-2 日本的新型垃圾處理技術及未來

 停止戴奧辛關東聯盟 津川敬

日本の次世代型ごみ處理技術とこれから WORD日文檔

焚化爐昂貴的原因

日本的焚化爐市場異常龐大的主要因素是「理所當然」和「限制」這兩個思維方式。熱絡的經濟活動導致垃圾大量出現是「理所當然」,還有因為日本的國土狹小不能不「限制」垃圾的產生,因而就想到用燃燒方式來減少垃圾量。

日本燃燒垃圾始於明治時代的傳染病對策。但是日本的近代化和產業活動的進展提高對焚燒技術的依賴度,特別是從195O年代後半開始更是加快速度。
本來焚化爐市場的主流是中小製造廠,但是在60年代中期面臨東京奧運會時,日本屈指可數的大企業,如鋼鐵、造船、機械製造廠和歐洲廠商技術合作一齊加入搶攻這個大餅。
製造廠名如下:三菱重工業(德國:馬魯欽)、日立造船(瑞士:得.絡魯)、日本鋼管(丹麥:非稔特)、川崎重工(德國:斐來尼賀帖.凱塞爾貝魯凱)等公司,再加上獨自進行技術開發的TAKUMA(舊公司名稱:田熊汽缶株式會社),合計五家獨占了日本的焚化爐市場。

從那以後垃圾的量越來越增加,質也越來越惡化,因此國家的規範也就越來越嚴格,五家大廠的獨占態勢也就更加鞏固了。這也就是意味著站在絕對優勢地位的五家大廠必然會進行「圍標」。

預先取得行政單位的投標價格,五家大廠彼此串通勾結,輪流得標以抬高標購價格的行為叫作「圍標」。如果有其他競標人,就採取非法手段強迫其放棄,違反公平競爭的原則。

這種圍標體制是在1978年的時候曝露出來的。因為有違反獨占禁止法的嫌疑,公正交易委員會對五大廠和荏原製造廠.石川島播磨重工業等六家進行檢查,同時,36家環境裝置製造廠連盟的日本環境衛生工業會也一起接受檢查,當時的處分僅是『警告』而已。一句『今後不會再犯』的話就解決了這一樁事情,因此五大廠認為『今後2O年沒有問題了』,而更加明目張膽地反覆進行『圍標』。

這個結果造成了清掃工廠建設單價沒下降,浪費地方政府的稅金。
從以前就如此,垃圾焚化設施(清掃工廠)的建設單價是每公噸垃圾相當於5000萬日幣,如果焚化能力1OO噸的話大約要花5O億日圓,3OO噸的話大約要花15O億日圓。

舉9O年代以後的實例:1996年竣工的千歲清掃工廠(改建)1日處理量是6O0 噸(1座),製造廠是川崎重工業。建設費是273億日圓,建設單價455O萬。97年的江戶川(日本鋼管)是60O噸(30O噸2座),5650萬日圓。 98年的墨田(日立造船)6OO 噸(1座)5550萬日圓。98年改建的新江東清掃工廠1800噸(600噸3座)號稱日本最好的設施,製造廠是TAKUMA,建設費882億日圓,建設單價4900萬。99年港地區清掃工廠完成,製造廠是三菱重工業。900噸(300噸3座)445億日圓,建設單價4944萬日圓。
以上建設單價均在 5000萬圓左右。

不只是東京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例如:埼玉縣大宮市西部環境中心是由川崎重工業施工(93年竣工),焚化能力300噸(100噸 3座)建設費173億日圓,建設單價是5766萬日圓。

以上的製造廠都是上述的五家,從1978年開始2O年的期間,簡直像是把全國的焚化爐的建設單價定為5000萬這個高價位。
以下資料是上述五家在東南亞的各都市所承包的焚化爐的建設費,經過比較就可以了解日本國內的造價是如何的昂貴!台北市做的1500噸焚化爐的建設單價是 1574萬日圓(94年竣工),同樣地,日本鋼管95年在台北市完成的1800噸焚化爐建設單價是2093萬日圓,日立造船94年在韓國做的200噸的建設單價是2055萬日圓。

某位製造廠負責人辯解說:『防止公害標準和日本不同,比較寬鬆』這個理由是否正確在別的地方再來討論。由以上資料可看出價差竟然是東南亞的2~3倍。也就是說日本的地方政府被迫浪費了許多公帑。

由於這一連串的事例,公正交易委員會在98年9月及12月再度展開調查,並且在隔年的99年8月13日向五家提出警告,同年的1O月針對『圍標』嫌疑進行審判,但是一些惡名昭彰的政客竟公然干涉審判的進行。

氣化熔融爐真是救世主嗎?
1996年開始的『戴奧辛管制基準』大大改變了以往的局面。
標榜超高溫、大型、可連續燃燒,再加上號稱不可燃東西也能處理(熔化),也不會產生燃燒後的灰燼,可以延長掩埋場的壽命等高技術,代替了以往的小型焚化爐。

開發概念指出,是因為舊的小型焚化爐有一定的極限,也就是說舊的小型焚化爐有以下:(1)只能燃燒可燃物(不可燃物只能掩埋)(2)不能維持安定的超高溫以分解戴奧辛(3)燃燒後的灰燼必須掩埋或是熔化(最好是溶化成slag)等缺點。為了因應市場需求,周全的新技術『氣化熔融爐』就登場了。

因為國內各地的情況和國際壓力下,舊厚生省終於定出戴奧辛管制基準,在這之前氣化熔融爐還是僅止於實驗階段。
但是用1000℃以上的高溫來燃燒垃圾是魯莽不安全的。通常焚化爐出口溫度的上限(高溫的界限)為850℃左右。如果超過的話就會產生以下現象。
首先,焚化爐(內部的耐火物)支持不了。第二,低沸點的重金屬類和氮氧化物越是高温越會揮散。第三,垃圾的一部份融化之後會附著在爐壁,產生所謂的clinker現象(結塊現象)。

但是氣化熔融爐卻會發出1300℃以上(也有發出2000℃的)的高溫,也就是說冒犯了上述的禁忌。而廠商方面卻誇說:不管是可燃物或是不可然物均可投入,有一家廠商在其促銷用的錄影帶上更是大言不慚地說:「可燃物,不可燃物,事業廢棄物,醫療廢棄物,不適合燃燒的垃圾以及掩埋場挖出的垃圾,所有的垃圾都能對應處理。

一般的焚化爐會產生灰燼,而氣化熔融爐會產生叫作slag(爐渣)的黑色的玻璃狀粒子。在1300℃以上的超高溫下,成液態的火紅物質滴落到水槽就會迸開成slag(正確地說,那些液態的火紅物質才叫作slag,但大部分的人誤認為是那些黑色的粒子)。熔化爐製造廠說「重金屬類被封在slag裡面,可以再生用來舖設路面。

不顧犯禁忌用1000℃以上的超高溫來處理垃圾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戴奧辛可以被分解,另一個理由是slag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延長處理場的壽命。
不過關於第一點理由,在超高溫下戴奧辛即使被分解,從火爐排出的氣體在冷卻的過程中,戴奧辛會被重新合成。所謂戴奧辛對策其實要說成防止戴奧辛重新合成對策。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各製造廠在「要如何避開容易重新合成的溫度範圍」方面都煞費苦心。

方法是裝上非常耗費成本的污染防制設備,然而裝置之後也是並非萬無一失,這就是其最大的缺點。換句話說,在採取這種對策過程中並沒有預想到會不會發生問題。可怕的事終於發生,這一兩年在日本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氣化熔融爐事故。

另外一個問題是,日本的戴奧辛類濃度的測量條件非常寬鬆,每年只測試1,2次,而且選擇爐火剛起和快結束之外的4小時左右作抽樣調查,很難反映一年運轉8760小時(24小時X365日)實際的複雜狀況。

其次,爐渣(slag)能回收利用的宣傳,其實沒有那個需求,而且如果土木建設要利用slag的話,重金屬類溶出的危險是不容忽視的。也就是說從經濟面、環境面來考慮的話,爐渣(slag)可能因為不被使用而在各地堆積如山。因此政府和製造廠正企圖要把爐渣(slag)JIS (日本鉱工業產品規格標準)化,準備在公共事業上使用。

因為被製造廠自私自利的宣傳所誤導,98年時氣化熔融爐成為國庫補助的對象,全國各地一窩蜂開始興建起來。而且主要承包製造廠,也由上述的五家公司轉移到荏原製造廠,三井造船,神戶製鋼所,川崎製鐵等製造廠。一時間有20幾家廠商加入競爭,諷刺的是,以前五家大廠的圍標體制因而崩潰。在各地興起了「無仁義市場占有率的爭奪戰」,『即使賠錢也要爭取到』,傾銷策略大肆橫行。例如在兵庫縣高砂市大幅低於投標預定價格,因而流標。以金額來說的話,出現了建設單價 2000萬日圓的低價位。從前的五家擅長的是傳統的stoker(燒煤焚化爐)而不是氣化熔融爐,所以陷入相當的苦戰。好不容易架構完成的圍標特權體制被其他製造廠進來攪局,甚至把市場拱手讓人。但是至此也並非說氣化熔融爐製造廠得勝了。傾銷策略導致慘痛的代價。從前年起連續發生氣化熔融爐事故。


多起氣化熔融爐事故發生的背景

事故簡直可說是一連串,以下是按照發生順序舉的例子。
①愛知縣東海市新日鐵的灰熔化火爐(焦炭方式)爆炸,10人受傷〈2002年1月〉。
②青森縣陸奧市(廣域)thermo select方式的氣化熔融爐發生氣爆〈2002年12月〉。守4
③島根縣出雲市(廣域)日立製造廠的 kiln 型氣化熔融爐接連發生問題,交貨期限由去年的12月,今年2月,5月,8月,9月一直延長,直到10月才完成提交。
④廣島縣福山市RDF發電所JFE(舊NKK)的直接熔融爐發生起火事件(2003年8月)。
⑤北海道江別市三井造船的 kiln型氣化熔融爐,高溫空氣加熱器的陶瓷管子破裂。從去年12月到今年8月總共發生14件,長達39天火爐停止運轉。
⑥福岡縣古賀市也發生同樣的事故〈2003年9月〉。

其他應該還有很多,只是被穩藏罷了,像三重RDF發電所,如果不是發生人身事故,是不會被揭發的。那麼,事件為何會這麼多呢?主要原因其實是在技術本身。
前面已經提到,氣化熔融爐宣稱是能夠分解戴奧辛的新技術,而成為國庫補助的對象,因此在全國興起一股興建熱潮,但是可靠性.安全性並沒有被充分確認。

例如香川縣向主要製造廠商說,要選擇熔化的方法來處理埋在豐島的5O萬噸產業廢棄物,結果全部廠商都打退堂鼓,其中在熔化技術領先的新日鐵也包括在內。這個也可證明各製造廠對自己本身的技術根本沒有自信,只是搶搭潮流罷了。
相對地,傳統的stoker(燒煤焚化爐)從普及以來已有4O年的歷史,「怎樣的情況會發生怎樣的事故」「這個事故會連帶發生怎樣的事故」,所謂的risk(危機)管理,已經完成某種程度,儘管如此,事故幾乎還是每天似地發生。
但是氣化熔融爐卻還沒運作多久,需要『時間和經驗』的風險管理尚未周全,誇稱有23年歷史的新日鐵,也有14年的空白。最了解這種情形的不是別人,正是廠商自己本身。

Plant(工廠設備)事故不只是氣化熔融爐,北海道的出光石油和石橋的輪胎火災等,在所有領域當中都曾經發生。有學識經驗的人指出「因為裁員,有經驗的工作者減少,以及老舊的設備」是其理由,然而氣化熔融爐另外還有其他因素,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廠商為了搶佔市場不惜低價傾銷,導致偷工減料,這件事實也不容輕忽。

以下是從現場的技術人員那裡聽來的,例如把10毫米的鋼板減料成7毫米,必須一貫作業的工程用組合的方式去處理等等,因而殃及品質。
還有一個原因,電腦控制現場的運作這件事實也不能忽視。在福山的RDF發電所,JFE(舊日本鋼管)的直接熔化火爐在運轉中,爐裏卻放入過多的RDF,導致應該呈現負壓的爐內壓力出了毛病,結果從二次燃燒室排出的氣體倒流,連接的duct(導管)起火燃燒。為何過多的RDF會進入火爐內呢?!
所謂『熔融』本來是製鐵技術的基礎,即使經過了100年以上,操作人的經驗和第六感等直覺還是很重要,把這個換成用電腦操控,也就是所謂的fuzzy控制,還是只能用在電氣產品(洗衣機,電鍋)之類的東西,用在熔化垃圾上時機還不成熟,並不恰當,根據電子學專家的話,目前要預測出問題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為了縮減經費而裁員,結果是工廠設備的運作會不斷IT化(information technology),毫無疑問地,今後一定也會在全國各地發生各式各樣的事故。

更嚴重的問題是,發生事件的現場在還未經充分查證當中,當地的一些大學教授,就發表這樣的聲明:『這是初期必定會發生的問題』『這是人為疏失,和機器沒有關連』,這種人就是所謂的御用學者。
不只氣化熔融爐,所有工廠設備都要認真思考:『要如何做才能防止事故的發生』『萬一發生了事故,要如何做才能防止下一個更大事故的發生』,防患於未然是安全工學的基本準則。

『戴奧辛特需』(特需:因特殊需要引起的繁榮)結束後的情況
日本的戴奧辛對策從1996年開始,比歐美遲了大約15年,1997年開始5年間規定排廢氣中的戴奧辛濃度,1 立方公尺中容許8O奈米克,而這只是一種暫定管制基準。

從那時候開始到2002年12月1日的5年間,展開了前面所說的大型焚化爐 (熔融爐)市場爭奪戰,這就是所謂的『戴奧辛特需』。但是從2002年12月1日以後,新的大型焚化爐的排放標準是0.1奈克/立方米,也就是宣告『戴奧辛特需』從此結束。
結算從95年度到2OOO年度之間,全國焚化爐設施的總建設費用是2兆18OO億日圓(噸數11OOO噸),國庫補助累計高達242O億日圓。

那麼,號稱次世代型的氣化熔融爐製造廠是否有發大財呢。答案是『No』。能代表這個領域的荏原製造廠和三井造船廠,因為設備的維修問題,都編列了大幅度虧損預算。
去年底,向荏原製造廠的技術擔當幹部問今後的展望。

「現在戴奧辛特需結束,餡餅越來越小了,因此又興起了無謂的爭奪戰。如果行情被破壞,但是設備能夠順利運轉的話那還好,只是很多廠商都是因為覺得「沒趕上公車是不行的」而硬撐著去做,就連本公司也捲進這個漩渦,實在沒有意義。」

現在,荏原製作所把氣化熔融爐定位為第一代的技術,目標放在第三代的生物氣體(biogas)發電。該公司早就把眼光投向國外,特別是亞洲。已經接到馬來西亞15OO噸的巨大氣化熔融爐的訂單,聽說預定今年動工。但是當地居民激烈抗爭,不能保證能否順利施工。

畢竟戴奧辛對策只是在減少垃圾量,在日本國內,氣化熔融爐已經沒有未來,當前首要的工作是,規範連累整個產業界的擴張生產廠商的責任。


:::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08日 21時12分
61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六小時累積雨量動畫圖

雨量累積圖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