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臺南社大環境教育資源網
:::
關於我們
環境教育的推動宗旨
關於環境小組
捐款名單
提供可疑汙染的土地
聯繫我們
台南市社區大學
我們的工作
山林河川保護
土壤安全/事業廢棄物
再生能源
樹公民
環境教育
環教素材(影音)
台南社大關心的環境議題
環境議題影片介紹
影片
環教素材(資料)
龍崎自然生態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綠色峇里 臺南借鏡」目錄
MarkDown
1-10 借鏡峇里島綠色傳統特色
1. 參訪見學心得-師生篇
1-1 社大辦學者的峇里島學習之旅
1-2 南方初抵,異域文化的相逢與相似
1-3 用藝術振興村落
1-4 至誠最美,我們的信仰是什麼?
1-5 在生活中安寧,峇里島的一天
1-6 生態村,在日常生活中築屋建校
1-7 從母親的眼底,我看見自然
1-8 神話空間到學習場域--峇里島參訪之行後記
1-9 峇里島綠色學校探訪之旅報告書
1-10 借鏡峇里島綠色傳統特色
1-11 綠色環保學校Green School
1-12 峇里島綠色學校參訪
1-13 峇里島參訪心得
2. 參訪見學心得-工作人員篇
2-1 以「我們」的思維看待「他們」--峇里島參訪見學之旅--王複蓉
2-2 從南方島嶼看見藝術與社區的美好樂園--李慧玲
2-3 峇里島見學--晁瑞光
2-4 峇里島見學-- 廖真萍
2-5 台南社區大學國際參訪之旅心得分享--林玉雪
2-6 文明與自然的衝擊--陳冠達
2-7 峇里島藝術文化考察之旅--陳怡蓉
2-8 Bail參訪之旅 心得--唐雅華
2-9 Bail見學心得
1-12 峇里島綠色學校參訪
綠色峇里 臺南借鏡 =========
李維睦/
台南社大美學與藝術學程資深講師
---------------------------------------------------------------------------------------------------
■
今年寒假有幸隨著台南市社區大學探尋峇里島的綠色環保學校,這段旅程也開啟了個人對綠建築的不同眼界。

Green School
位處偏僻郊外,讓司機大哥不斷迷路,也讓這謎樣的學校更充滿了神秘感,尤其是當巴士從同一個雜貨店阿婆面前連續經過三次時,頓時心中生起莫名的焦慮。最後終於在約定的時間到達了學校。很驚訝的是,為我們導覽的老外竟然精通國語,讓我為剛才的焦慮稍稍釋懷,我感覺峇里島用阿婆跟老外跟我們開了一下玩笑。

從導覽老外的介紹得知,學校創辦人是一對珠寶商人夫婦,在他們看了高爾的氣候變遷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之後深受感動,並反省當代人類對環境資源的不當使用,決定奉獻他們的所有資源來做一件改變未來環境的事情,於是他們選擇在峇里島建立了一座提供環境教育的學校。
我是一個喜歡使用不同媒材的創作者,在我踏進學校的第一步就令人驚訝連連,這座學校徹底運用我所熟知的材質-竹子,來建構出我從未想像過的建築風格。從桌椅、教室、餐廳、操場以及名為「學校之心」的螺旋形狀巨型建築,均充滿了時尚感及現代感。學校所使用的能源也盡量運用天然資源,如風力、水力及太陽能。

學校教育的內容除了通識課程(文學、數學、科學等)之外,學生可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如運動、音樂、美術等,學校則廣邀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進駐引導學生接觸各類藝術活動。當我們經過音樂工坊時,音樂老師自在地帶領學生使用自製竹管樂器即席演奏,這些孩子能身處這樣的學習環境,讓我感到十分羨慕。大量的藝術活動讓這個空間除了學習環保議題的目標之外,也讓每一個孩子充滿歡笑。
 
這個建築令我驚嘆的是,它所使用的材質是我們身邊已經放棄使用的建築材料-竹子,而非我印象中的高科技建材。從材質的運用來看,我們環境中許多材料都還沒有被徹底地運用,我們多用竹子來作竹製家具,也許能將這些材質與當代的設計、美感結合,發展出新的風格。
 
另一個感受是,環保建築要能普及,不能犧牲「舒服」這件事。在這所學校我所感受到的是:具「現代感」、「美感」又「舒服」的空間,這是個符合人性的綠建築,我想符合人性的綠建築才能普及為大家所接受。

這是一所結合文化藝術及與環境共存的體驗式學習學校,我想任何一位從這所學校學習後離開的孩子,必定終身難忘,也將成為一顆種子在世界各地散播「與環境共存」的美好經驗。
 
:::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抓不到指定城市 tainan 的資料,請稍後重試,或點此連到原始網站觀看資料
六小時累積雨量動畫圖
動畫
停止
搜索
search
進階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