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167
:::

認識土石災害--天災頻仍皆考驗 國土危脆應戒慎

土石流,一個台灣人不陌生的名詞,幾乎每年的颱風季節,總要面臨它可能帶來的致命威脅。今天,我們從上次薔蜜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讓台北木柵文山區發生社區住宅、土石坍方災情深入了解,帶大家認識土石流跟山崩、地滑的差別,更重要的是,水保局建置的土石流潛勢溪流監控機制,如何運作?

土石流、山崩、地滑,這些名詞,常常聽到,但是你分得清有什麼不同嗎?

山崩─
台大土木系教授 林美聆:「在所謂的土石災害上面,我們常常看到在山坡地裡面發生的,有包括落石,像前幾年有麥帥公路上面,就基隆那邊,落石砸到車子,那是在非常陡的地方才會發生。」

地滑─
台大土木系教授 林美聆:「很像一個很高陡的溜滑梯,然後從上面薄薄的滑下來這樣子,我們叫做地滑,那滑動它大概在30度到50度之間,20幾度也有可能發生,那我們後方這個,看起來它就是一個滑動的現象。」

土石流─
台大土木系教授 林美聆:「土石流它的發生一般是必須要有一個溪溝的形狀,然後溪溝裡面有比較多的這個水,那土石流它會在溪溝裡面,像一個溪床一樣,它在流動。」

聽清楚了嗎?跟著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林美聆研究團隊的腳步,來到台北貓空纜車第16號基柱,薔蜜颱風後,基柱下方的土石被掏空,深度多達2公尺,讓它不得不暫時停止營運。讓你猜猜,這是土石流?山崩?還是地滑?造成的結果。

災情,延燒到台北木柵文山區,一片土石流肆虐過的慘狀,讓人不禁要問,災從天降?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針對可能發生的土石流潛勢溪流,早就建構一套有效的土石流監測系統。

在台北瑞芳大粗坑溪的無人觀測站中,研發這套系統的工程師,正在接收由遠方的攝影機即時傳送的資料,這是全台灣十三座土石流觀測站的其中之一。

高科技,讓災情掌握一目了然,而判斷黃色或是紅色警戒的標準在哪裡?其實是雨量,眼前的這個圓形的桶狀物,是自計式的雨量筒,有別於中央氣象局的雨量筒,它可以直接估算出大粗坑溪的累積雨量。

層層的防堵,就是希望能預先掌握土石流的災情。

林美聆教授,承接了水土保持局所委託的土石流潛勢溪流資料管理,對於怎麼判別?她有獨門之道。

簡單的說,已經被列定為高潛勢的土石流區,避免開發與使用,危地不居,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採訪撰稿:李佩玲
攝影剪輯:楊俊亭
科學顧問:林美聆 羅凱鳴
行政院國科會補助
2008/10/12

:::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08日 21時12分
61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六小時累積雨量動畫圖

雨量累積圖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