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之所以成害,往往是因為有人的存在,因此,預防的概念就相當重要。台北瑞芳侯硐的大粗坑溪,在民國89年因為象神颱風來襲,引發土石流,造成嚴重災情。
農委會水土保護局進行一連串的整治工程,包括設置梳子壩、潛壩、固床工,希望藉由這些人為構造物,減少天災對民眾可能帶來的傷害。而這些工程的原理是什麼?一起來了解。
土石流的威力有多大?帶你重回災難現場。
民國89年,象神颱風來襲,豪雨引發了土石流,當時大量的土石從大粗坑溪溢流而出,而位在溪流旁的侯硐國小是首當其衝,你可以看到這邊的結構體當時是被土石整個貫穿而過,受創相當的嚴重。
當時,滿目瘡痍的景象,讓當地民眾膽顫心驚,要怎麼預防類似災情?一定要對土石流有所認知。
所謂的土石流其實具有流動的概念,從上游產生的土砂與巨石,透過坡度較陡的輸送區,加上重力作用,送往下游平緩的堆積區,通常這一區,也是人類居住地。
為什麼要把土石留在上源,這是因為極具動能的土石流,會對河床造成威脅。
因此工程人員挖空心思,要把土砂留在上游,在工程手段上,使用了防砂壩,除了阻攔砂石,也有助於河道穩定。
防砂工程方法中,近年來常用到的,是梳子壩,它可以兼顧生態保育的特質,是現在施工人員,經常設計使用的防砂壩。
其實,不管任何的工程手段,都是人為構造物,而人類防止災害的能力相當有限,水土保持局強調,現在的工程思維,已經朝向與自然共存的目標而設計,只有彼此和諧相處,才能達成永續共存共榮的願景。
採訪撰稿:李佩玲
攝影剪輯:楊俊亭
科學顧問:張錦家
行政院國科會補助
20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