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會議記錄
從先進國家政策走向談治水新思維 丁澈士
從雲林縣地層下陷與海岸開發看治水條例 張子見
綜合討論 如何推動全國串聯的民間監督
拔尚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監事
請教濁水溪除了輔助地下水的功能,是否還有攜沙的功能?像濁水米中好的有機質跟土壤的供應是有關係的。石門水庫的現象一樣,天然崩塌和攜沙,我們因為水庫的緣故,而覺得淤泥、淤沙是壞的事情,但有長期觀察淡水河出海口變動的學者指出,在石門水庫蓋好後的幾十年來,過去攜沙的狀況改變,導致八里海岸線倒退。
張子見 台灣環保聯盟副會長
這是一定的,濁水溪就應該是濁的,濁水溪發源於玉山,濁水溪的上游,包含兩條支流的上游,都在地質活動非常旺盛的地方,像草嶺潭一百五十年內就生成四次,它是週期性的,一段時間之內,濁度就會非常高,但因為很多錯誤的工程造成奇怪的現象,前陣子南投縣政府觀光局發現新的景點,說是台灣九寨溝,就是濁水溪的沖積河谷,這個地方因為集集攔河堰把沙子攔在上游,於是下游開始沖刷,這十年內濁水溪河床下降了十米,河床掏空、岩床跑出來、沙子不見,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大家應該來監督台灣各個河川的疏濬政策,疏濬的沙不能拿去賣,應有機制讓大部分的沙子回到下游繼續他的旅程,這個部份還有很大的監督空間。
丁澈士 屏東科大土木教授
快速針對水資源工程說明一下,所謂生態工程,就是要考慮到生態,地下水與地面水中間兩公尺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棲息地,如果沒有水會改變會破壞生態系統,這是地下水倚生態系統,目前在台灣對此尚沒有很多了解。
另一個議題是虛擬水資源,二十一世紀的水被視為經濟財貨,舉例茶包泡在消費者手中時大約是300c.c.的水,再回沖甚至就沒味道了,但從茶葉種植到生產茶包,從灌溉到作業大約需要耗掉兩三噸的水,像吃蘋果和木瓜時並沒有吃到水,但農作物需要水灌溉,因此鼓勵高耗能產業移到境外生產,開源節流就是面對資源。
像屏東的養殖漁業,目前鼓勵養鱉,因養鱉的用水量少,水質要求也較低,也符合消費者需求,而不鼓勵養殖高耗水的虱目魚和鯛魚,這兩項可以提供種苗的科技和技術,到泰國那樣水多的地方養殖。其他像鰻,可以做像蒲燒鰻,求精緻化以外銷。
歐洲在1953年大暴潮死了很多人,防洪工程的首要目標是要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英國國會於是立法通過,三十年內,全國凡低於海平面的地方要將堤防做起來,而三十年中,防潮閘做起來後有很多生態死亡,於是開始做生態調查,並在洪水、生態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之間做衡量,改變很多策略,漸與水共存。
在台灣,要做三十年的議題是很困難的,高屏溪五百億整治計畫是經過民間的社會運動而有一些改善,這部份環保團體可以透過公民議題去追蹤,而學者則在一些場合呼籲,我從事教職27、28年,我教出來的學生已經退休了,水利處處長兩任,兩位政策南轅北轍,一個要蓋水庫,一個不蓋水庫,對於政策無法延續,究竟要帶我們到何處去,都講不清楚,很多局長、部長都是我的學生,有時真會問難道要叫老師跳高屏溪自盡嗎?
有一個願景,希望有生之年,到了80幾歲,歷經一甲子的水的事情能有一個完美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