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整治願景工作坊簡介
李翰林│台灣環境行動網代表
一、何謂『願景工作坊』?
在多元化的社會裡,雖然人們的價值和利益各異,卻也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有待解決。而解決問題,需要運用各界的知識與資訊,及社會中不同階層、立場的人們通力合作才可成功。但,對於問題解決方案的取捨,人們因利益分歧、價值有別、認知不同,對於什麼才是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往往看法不一,甚至陷入衝突對立的僵局。
願景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由丹麥所發展出來的一種具有審議民主精神的公民參與模式。一般來說,工作坊的參與者大約介於二十五人至三十人之間,他們分別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如政治人物、行政官員、科技專家、發明家與企業家。其模式是讓一般民眾、政府官員、學者專家、產業界人士以及社會團體代表,根據他們的經驗,檢視這些願景,針對共同面對的問題互相討論、交換意見並透過對話的過程,發展未來的願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因此,願景工作坊基本目標在於提出特定地區未來可能的發展,嘗試創造一個對話的空間,讓不同的人群能夠溝通、合作,發展共同行動的願景。強調收集參與者對於討論議題的看法、認知,及對於未來發展的態度與其關切的項目。藉由相互批判瞭解的過程,鼓勵提出彼此能夠接受的行動計畫,群策群力一起來解決問題。並透過不同群體的參與,讓各種知識與經驗相互交流,提升決策的品質。
二、願景工作坊進行步驟
願景工作坊是一種特別的會議形式,有一定的程序和規則。在工作坊進行之前,主辦單位會先準備「議題手冊」,淺顯易懂地介紹會議所要討論的政策議題,並撰寫一套「劇本」(scenarios),描述不同的政策方案所可能帶來的後果,讓參與者透過對劇本的批評來發展共同願景。
一般來說,工作坊的進行需要兩天時間,分作三個階段:
(1)批判、提出看法與行動計畫的具體化:在此階段中,參與者以他們的經驗、觀點與知識,來批評「劇本」所描繪的未來景象,表達他們自己對未來發展的意見。其目的在於激發想像,挖掘參與者對於未來的期待與觀點,以協助新知識與行動計畫的產生。最後,以批判階段所產生的觀點為基礎,形成他們對於未來發展的共同願景。
(2)行動計畫具體化的階段:與會者進一步提出如何實現願景的作法。
(3)發展行動計畫:與會者必須釐清問題並排列優先順序,指出「哪些人必須作哪些事」,才能克服障礙,解決問題,實現願景。
三、淡水河整治願景工作坊
淡水河整治願景工作坊於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二十六日於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系館舉行,在會議召開之前,先將不同願景的劇本和淡水河整治相關資料寄給參與者。願景工作坊於九點開始,而後經過開幕式後,由林國明教授介紹「什麼是願景工作坊」,徐貴新教授介紹「淡水河」,讓與會者對所要討論的整治議題有所瞭解,經過了這兩場專題演講後隨即展開第一天的議程。
DAY 1
1.分組會議~我們的初步遠景
在此,所有的參與者依其身份,分為「一般民眾」、「公部門人員」和「淡水河相關公民團體」三組,與會者會先對三大議題?並利用劇本的批判和參照進行分組討論,去建立初步願景。
2.分組會議~我們的願景
會議一開始,每個分組會議中,以三人為一組,分成兩組,每一組根據上午的初步願景去彙整成一個議題,然後經主持人確定參與者對此有無異議後,此即為本組的初步願景。
在初步願景形成後接著便要比較劇本與初步願景的差異;比較完之後,就三大議題下的每個子題作逐項討論,並以共識為原則去進行討論,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則必須要進行充分的討論,以形成共識。而最後整理出這就是各組的共同願景。
3.全體會議~報告各組願景
在這個階段中,全體與會者將聚集在大會議室,進行全體會議。而後每組分別上台報告各組的願景。
4.全體會議~比較、釐清與回應
在各組分別報告完其共同願景後,由另外兩組進行回應與批評,再由報告回應。此討論著重於:哪些願景比較具體可行?哪些願景較難實行?四組願景的共同主張為何?最明顯的差異為何?最後,將各組提出的主張整理成共同願景,作為第二天,討論行動方案的基礎。
DAY 2
5.全體會議~會議進行方式說明與角色分組
進行第二天會議進行方式的說明,並將參與者混和分成三組:減少污染與生態、洪水整治與觀光遊憩,進行下一步的討論。
6.角色扮演分組會議~好點子初選
參與者根據減少污染與生態、洪水整治與觀光遊憩三個主題分成三個小組,針對如何實現共同的願景進行討論。在每個小組討論中,先由每個人提出行動方案,說明這些方案的重要性。然後對各個行動方案進行投票。每人有5分去票選,選出該組最好的方案,可分散給分,也可集中給分。投票後計算得到最高分的前五個方案,向全體大會報告。
7.全體會議~好點子決選
在全體會議中,針對三個主題小組所提出的方案構想排序,由各小組進行報告之後,評估其可行性並進行票選。參與者對於三組所提出的15 個想法給予評分。每人有5 分(可分散給分,也可集中給分),但不能投自己所屬的那個小組所提出的主張。公布得分最高的前五個主張,由提出方案的人說明其主張。
8.全體會議~好點子亮相
參與者對於得分最高的五個主張進行討論,著重於:這些想法是否可行? 有什麼機會使其可行?如何擬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做為政策建議? 透過討論,凝聚共識,以形成實現願景的行動計畫。
9.全體會議~好點子上路,明天會更好
將願景工作坊獲得的結論,包括共同的願景與行動方案,向政府相關單位、大眾及媒體報告,提供決策參考。
四、預期效果
希望藉由此次的「淡水河整治」願景工作坊的舉辦,可以達到下列目標:
1.令公部門可以接收到一般民眾與淡水河相關之非營利組織的意見,形成一有效溝通之管道。
2.可以凝聚各界的共識,使不同行動者間對「淡水河整治」形成共同的願景,進而之可以使不同的利益或價值得到平等考量,讓決策更有正當性。
3.藉由公共討論的過程,促進公部門、一般民眾與相關之公民團體之意見交流,使彼此之間可以瞭解到多元角度的觀點。
淡水河整治願景工作坊劇本
(以劇本一為例)
您好,非常歡迎您參與本次『淡水河整治』願景工作坊,在願景工作坊的進行中,劇本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每套劇本提供一種關於淡水河未來整治的願景目標。不同目標下的作法與行動方案會不太相同,方案間有時會相得益彰;有時卻也會相互衝突。以下我們將提供『築堤抽水、洪患治理』、『親水空間、觀光遊憩』及『清除污染、回復生態』等三套劇本,描述淡水河未來的願景,並列出簡要的優缺點供您參考。
希望透過劇本的設計,能刺激您對於淡水河未來的想像,進而構想出您對於淡水河的未來願景。
劇本一:以『築堤抽水、洪患治理』為目標的整治
阿良今年二十六歲,在銀行工作。大學考上了台北的學校,畢業當完兵後就回到台北找工作。在換了一、兩個工作後,跳到的一家銀行擔任理財專員。因為台北市中心的房價相對台北縣來說太貴了,只好再離工作地點有點距離的三重租了一間房子,天天又搭公車又轉捷運地通勤上班。但每天來回都要花上兩個小時的通勤時間,所以每天晚上加班後回家,總是全身無力就倒在沙發上呼呼大睡。終於他下定決心,用好不容易工作了三年後存了點錢,向銀行貸款買了小汽車。希望有車代步後,可以節省出門拜訪客戶、到公司或回家的時間。
某天在氣象報導上他看見納利颱風即將襲台的消息,他關好窗、鎖好門,做好防颱準備後就上床就寢,心想應該可以安然度過。沒想到隔天早起卻發現外頭是汪洋一片,自己的小車已淹沒在浪濤之下。他看著車頂百感交集,想到自己辛苦三年的努力全部都付諸東流。而且車子的貸款尚未繳清,還要付上一大筆的修車費,未來幾個月的日子應該很難過了。這讓他深深感覺政府應該在防洪治水上做更多的努力,不要使老百姓辛辛苦苦賺到的血汗錢掉到水裡。
經過當地居民與阿良的共同努力之後,政府果然通過預算進行堤防加高與增設抽水站的工程。從此之後,他很高興再也沒有遭遇到像之前颱風淹水的慘事。但是同時他也發現了生活出現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改變。原本自家裡就可以看到遼闊的河面景觀。向河上望去,自己的心情也跟著放鬆了。但自從堤防加高加厚後,眼前就只剩下了一面高聳的水泥牆。假日時搭乘藍色公路到淡水玩,途中只見兩岸都是一座灰白色的長城,台北市景完全被隔絕在高高厚厚的水泥城牆外。順流而下,雖然知道是在淡水河上,但自己卻好像是在一條巨大的水溝裡航行。心裡感覺有種說不出的怪。阿良心想:『這真的還算是條河嗎?』
以『築堤抽水、洪患治理』為目標的整治
優點:
1.降低洪患機率,減輕人民財產損失,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缺點:
1.高聳的堤防破壞景觀,減低居民親水意願。
2.截彎取直、築堤限制河川行水範圍,反而使水位暴漲讓其他堤防低的地方受災,並加速珍貴的水資源流到海中。
政府和民間可以做些什麼:
1.中央政府相關業務:水道變更、防護與治理計畫之擬訂、執行及審議事項。水資源調查、開發、利用、保育、經營管理及統籌調配事項。編列防洪整治預算與整體計畫。
2.地方政府相關業務:推動排水建設,解決水患問題。增設管理水門及抽水站設施。執行中央政府所編列之防洪整治預算與整體計畫。
3.民間團體相關業務:檢舉違法使用河川地,如私耕、私倒廢土等阻礙河川行水的行為。
淡水河整治公民陪審團簡介
壹、何謂公民陪審團(Citizens Jury)?
民主政治是以人民選出的政府首長和代表人民的議會為基礎。政府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服務全體人民。但是實際上政府官員受限於時間與精力,很難瞭解到底什麼議題才是人民想要的。他們也許常常聽到許多努力遊說他們的財團或是有力人士的意見,但是卻很少聽到真正來自於廣大公民的聲音。一般在媒體上常看到以電話訪問進行的民意調查,只能告訴官員我們對議題當下直覺反應是什麼。但是當我們充分瞭解議題與深思熟慮後,我們的意見可能卻會有很大的改變。
設計公民陪審團的用意是希望提供政府傾聽人民的心聲的機會。且公民陪審團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公民可以在過程裡學習到如何對公共政策進行思考與討論,一起凝聚對政策的共識。透過公民陪審團,政府官員也可以學習到大眾究竟需要什麼?以及為什麼大眾會提出這些需求?。這些資訊,不論對於中央或是地方的首長都是非常珍貴的政策制訂參考依據。
公民陪審團的優點在於參與的公民是來自於消息靈通和具有公眾代表性的團體,他們在關鍵議題中有高品質對話,絕對會增進對最終政策的公共支持。公民陪審團的過程是一種有效率的方式,讓參與其中的公民去發展其想法,並在具有完善的資訊下去解決公共問題或議題。而公民陪審團主要是發展在美國與歐洲,目的是為了去促進公共參與政策制定,尤其是在地方政府的層級上。
貳、 公民陪審團過程的特徵
參、公民陪審團的功能
此次公民陪審團的舉辦是台灣首次的嘗試,但此形式在國外已進行多年,根據國外的經驗,他們將公民陪審團的功能設定為以下幾點:
肆、公民陪審團的流程
公民陪審團的操作流程是依序由下列步驟進行操作:
第一步、組成執行委員會
執行委員會的組成大約是由對議題具有相關知識的4-10個人所組成,在執行委員會中的成員代表各式各樣的觀點及意見。執行委員會在公民陪審團中扮演顧問的角色,如討論議題的設定、議程設計和證人選擇,都會加入他們的意見,而執行委員會在整個過程都是正直和公正的。
第二步、邀請公民
本次公民陪審團員是由電腦從台北縣市家戶中隨機選號5000戶直接撥出電話,由主辦單位在電話中說明活動內容後徵求有意願的公民報名參加。之後,再比較報名者的個人特質與台北縣市人口特質後,以分層隨機抽選出最後的公民陪審團成員名單。
第三步、選擇證人
專家證人包括中立的具相關知識的民眾、利害關係人和來自於各界對討論議題熟悉的倡議者,而證人是經過仔細的挑選,呈現出議題完整面向的平衡,證人會提出關於議題的某一部份或議題整體上,他們的具體觀點或意見,這些意見會幫助陪審員瞭解議題的癥結點與簡要歷史脈絡。
第四步、發展討論議題
討論議題會引導著整個聽證程序的進行,它通常採取單一問題或系列問題的形式,而陪審員會針對議題的提問進行討論。對於一個公民陪審團計畫而言,議題的選擇是最重要的關鍵部分,必須非常謹慎,確保提問的議題不會太空泛也不會太狹隘的,最後陪審團會針對議題發展一個結論報告。
第五步、進行聽證
聽證的議程是由工作團隊人員仔細地規劃。在聽證的程序中陪審團員會從聽證的議程中學習到不同專家證人們所提出的觀點和意見,陪審團成員根據這些意見與觀點進行充分的討論,最後形成結論。
淡水河整治公民陪審團議程
3/17(六)
8:30~9:00 陪審團報到囉
9:00~10:20 開幕:公民陪審團的性質與程序介紹
10:20~10:30 休息時間
10:30~11:30 背景資料介紹~淡水河大遠景
11:30~12:30 午餐
12:30~14:00 討論:我們理想中的淡水河是什麼樣子?
14:00~14:15 茶敘時間
14:15~15:45 背景資料介紹~淡水河的整治經驗
15:45~16:00 休息時間
16:00~17:00 討論:淡水河應該怎麼整治?
17:00~17:15 本日回顧與明日議程介紹
3/18(日)
8:30~9:00 陪審團們來報到囉
9:00~9:15 介紹今天的議程
9:15~11:15 議題#1如何處理淡水河污染問題?
11:15~11:30 休息時間
11:30~13:00 討論:議題#1
财 如何處理淡水河污染問題?
13:00~14:00 午餐
14:00~16:00 議題#2 如何營造淡水河河岸的親水空間?
16:00~16:15 休息時間
16:15~17:45 討論:議題#2
财 如何營造淡水河河岸的親水空間?
17:45~18:00 本日回顧與下週議程介紹
3/24(六)
8:30~9:00 陪審團們來報到囉
9:00~9:15 介紹今天的議程
9:15~11:30 議題的整體討論
11:30~12:30 午餐
12:30~14:30 撰寫我們的共同結論
14:30~15:30 記者會準備
15:30~16:00 召開記者會,宣讀我們的共同結論
16:00~16:30 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