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瑞光/台南社大環境小組
------------------------------------------------------------------------------------------
生態村
愛地球一樣可以過好生活
當大家在說愛地球、要節能減碳,要節約要如何如何的同時,妳會發現都是生活的一小部分,都是片面的,零碎的,在台灣容易只講單一項目,或者說要節能減碳,就一定要降低生活品質?
在生態村,實際生活給妳看,用一種友善地球的方式,過舒適的生活,享受生活。
進入生態村的房子裡,我們有一種感覺,就是進入了一棟豪宅,但是這豪宅卻是友善地球的,他的材料是在地生產的竹子,就算未來不用了或換修,仍可回歸自然回歸泥土。
設計可以改變生活
設計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碰到的問題。
透過設計,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好。
可以設計人的行為、生活形態。
生態村的房子主要的材料就是竹子,這是經過挑選的,為什麼?因為竹子是在地的材料,竹子生長快速,竹子有一定的強度與韌性,竹子不用時可以分解回歸大地,竹子在當地廣泛的應用在生活中,在地有會使用竹子的技師,所以,他們決定用竹子,當作主要的材料。既然決定用竹子,當然回歸到生活中,生活中會用到什麼?這些東西能不能都用竹子來做?
別人認為不可能的,我們做給妳看。
竹子可以做什麼?
竹子可以蓋屋頂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牆面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樑柱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地板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門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桌子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椅子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書櫃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衣櫥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開關嗎? OK!做給妳。
竹子可以做水龍頭嗎?OK!做給妳。
妳想要的,我們都用竹子做給妳,不但要用竹子做,還要堅固耐用!還要美觀! 這當然不容易,不是現成的,市場買不到,要傷腦筋,但是,就是把他做出來,而且嘗試竹子的各種可能與實驗,整枝用、剖開用、重疊、壓平、切小片堆疊、切細條在整束綑綁等等,結構、解構、再結構,就是用他取代生活中的各種東西。
文明,不就是這樣子進步發展出來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再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這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事!
學習知識到實際付出與驗證,貢獻自己的專長,投入這個大家認同的一件事,如信仰一般。
有一群人,來自世界各地,為了一種信念,或說「我相信」,而來到這裡,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將學習到的知識在這裡貢獻自己的專長,實做在這裡,實驗、並且在自己的生活上去驗證,創造各種的可能給大家看。實際做的過程中,實驗再實驗,不斷的做與修正、演化、進步,累積經驗。例如雨水的應用,雨水不是讓其排入水溝流掉,而是透過屋簷、導水、流到蓄水池及進入土壤,訪談中,他的專長就是關於水的應用。在這裡有人是建築師,有人是設計師,有人擅長水資源應用,有人擅長自然農法等等。
精緻、手做、在地、工作、傳承
用在地簡單易取得的竹子做出你想要的東西,但並不是粗製濫造,而是非常精細的,從選材、處理、剖開、切割、編織、打磨,每一個小細節都不馬虎,因此處處凸顯手做的質感,從設計師設計出來,到製作,到處理技術,到傳承,而且這並不需要高科技,而是一般民眾都可以做到的,每一個手做也就凸顯出每一個工作機會,大家有工作可以做,技術可以傳承,綠建築也得以維修、保養與建造,而各種家具的創意與美麗,也可以開出另一個獨立的消費市場,因此從生產到消費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那回過頭反觀我們呢?
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公部門,我們自己。
我們是用怎樣的態度在做事?慣性做法?最簡單的方法?買現成的,不用花太多精神去想去解決的方法?
當我們失去了手做、創意,那我們還剩下什麼?
我們有沒有多一點可能去思考,如果不這樣做,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會更好。
如果大方向定了(如低碳城市),所有做事的思考與方法,是不是否該以此為前題去做事。
我們的會議與討論能不能多些是創意的討論,而不只是工作執行。
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能不能就自己的專業提出直接的建議。
這些都是我們要努力的,從自己做起,做給社會大眾看,
出發點是在利他,而不是為自己。
圖片介紹:
進去的道路,表面石頭是在地的火山岩,路中央比較高有利排水,旁邊土地是緩衝也是一般騎單車或機車走,最邊是土溝,水到這裡自然下滲,如果太多就流掉。
這是其中一棟的建築,我們發現大部分的材料都是用竹子做的,地面則是碎石子平鋪而已。整體才來非常的自然,取自當地。
利用椰子葉做成的門簾,非常自然,取之當地用之當地,不需耗費汽油、製造、運輸等等,簡單的手做卻讓人驚豔。
這是雨水槽,骨架、管,都是竹子做的,位於出入口上方,讓進出的人不會淋雨。
竹子做的燈罩,樑柱由大小不一的竹子做成,且都是用竹子做插削固定接合。
屋簷也是用竹片做的,真是善用竹子的每一個部分,不管是整枝或是切開或是壓平或是綑綁,非常善用竹子這種材料。
半戶外的活動空間,這是竹子中間剖開做的牆面,美觀、有支撐力,又通風。
還有竹筒做的敲鐘。
竹子做的椅子,剖開的竹片立面接合在打磨,就成了非常堅固的椅子,而且可以做成各種想要的形狀。
漂亮的門把及用竹片編織成的門。
竹片做的門,及竹節做的門把與門栓,一根細的竹子插進門栓的洞即可,其實這和我們阿公阿嬷在鄉下的傳統建築門栓的原理類似,我們用的是一根木頭。
乾式的廁所,這是一種實驗,這樣不會有臭味,當然我會想到的是台灣鄉村或是原住民的廁所,更直接的回歸到土地上,重點是每一次上完灑上稻殼或木削等覆蓋。
竹子做的開關轉盤。
竹子切細條再綑綁成的結構,就如鋼索一般,而且可以曲現塑型。
竹子切細條再綑綁成竹索結構的斷面,就像鋼索一般。
一個舒適的房間
有創意的旋轉門與廁所空間。
屋頂的結構與樑柱,屋頂是草做的,一層一層疊上去。
房子的主結構與大樑。
自然採光的屋頂浪板與竹子編織成的結構。
這是主臥室的風景,每一扇門都是可以旋轉打開,重點是一樣是竹子做的,而且關起來時密和度還很好。
這是旋轉門的細部結構,包括窗簾桿都是竹子,上面可以看到用竹子細條綑綁起來的結構。
這是地板結構,簍空的,透氣通風。
這次屋頂的某一面結構,玻璃是用回收汽車的擋風玻璃來做的
屋頂結構的細部
屋頂是草堆疊成的,草有先綁成一片片的,在一片片堆疊上去形成屋頂。
這是另一個屋頂的結構,竹子、竹片堆疊與綑綁做成。
用竹子的骨幹做成的架子。
用竹子的骨幹做成的牆面。
回收的冷氣機冷媒管製作成的洗澡用花灑。
不同直徑的竹子穿套在一起製作成的開關旋扭。
固定窗戶開啟或閉合的繩子及固定繩子的繩座。
竹子做成的桌子,好漂亮、好友創意啊!
這是客廳的風景,如同置身在室外一般。
這是戶外的雨水溝,上面單純用石板覆蓋,卵石加上本身縫夕就可以自然排水。
這是生態村其中一棟建築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