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167
:::

1-6 生態村,在日常生活中築屋建校

吳茂成/台南社大台江分校 執行長   2012/8/30

---------------------------------------------------------------------------------------------------

「這裡一步一步來 只有四年,這一區,提供栽種,也有社區小商店,提供食物,這裡也有乾式廁所,我們試圖做永續建築的示範…」

在峇里島的鄉間幾回尋問之後,我們終於找到生態村的入口。

丹尼爾,峇里島生態村的共同設計者,如此的告訴我們!

這一趟,我們差一點迷失在峇里島的鄉間小路,這一個地方,即使在地導遊阿興,也是第一次來到這裡,我們只好停車暫借問,沿路尋問,終於來到生態村。

入村前,這裡有一個之字彎,讓我想起烏來的花園新城,也是在一個之字彎之後,才上得去的社區!

生態村建築在山坡上,入口處是一片種著可可的農園,一條火山岩塊的小路穿過,盡頭轉角處,往上坡行去,一棟棟依山起建的竹樓,赫然在前,圓頂高聳的竹編干欄樓台!

說是竹樓,但是,第一眼的印象,彷佛是小時候見過的畚箕稻倉,有著圓形的大肚,載著圓尖的帽子,一層又一層,依山傍崖,迴旋而上!

彷佛是台江竹籠茨的當代化作品!

 

丹尼爾來自夏威夷,幾年前,他從朋友那裡,知道峇里島生態村計畫,致力於生化廁所的設計的他,喜歡這樣環境,在與計畫負責人見面後,一談即合。事實上,丹尼爾本身與計畫負責人的女兒認識,這一群熱愛生態永續社區的朋友,希望峇里島生態村成功了,也可以推廣到其他社區。丹尼爾說,生態村的竹樓設計,在於創造多元文化的融合空間,這是他們關心的所在。

他指出,生態村的設計,結合原住民與西方的文化,除了建材在地化,永續性、排水與保存性,就引入西方的觀念,但是外表很難看出來。

這一趟生態村綠建築見學,就在一棟具有多元文化、現代式的發呆亭中談起!

這是一棟茅草屋頂的集會廣場!

廣場旁有泳池、吧台、乾式廁所,生活休閒必備的機能,化為竹構的建築空間,在這片山坡的林間帶,依林建起。

集會場的四週,椰葉簾子設計,讓人一眼就看見風來,邊角上還設有神座,供奉這個場域的守護神,融入印度教文化,地基墊高的亭台設計,頗有峇里島發呆亭的休閒風格。

丹尼爾認為,環保不能犧牲生活的舒適性!

這樣的舒適性,如何在竹構的空間中設計呢?

這是有趣的桃戰!

文明,大抵是朝著令人更幸福的生活設計前進!

「這裡最主要的建物都是竹子,建築物講究自然,巨型的竹幹,來自爪蛙,黑色的竹子,則是峇里島在地建材。」

看來,竹構建物設計的第一步,得先懂得在地建材,各類竹子的特色!

「這些竹子要事先煮水處理過,就在生態村的另一區進行,目的要將糖分煮出來,同時也將水防住、上漆,竹材才不會長蟲。」

丹尼爾告訴我們,竹構的建築,必須克服三大挑戰,一是蟲蛀,二是水腐,三是火燒。

因此,建材的事先處理,以及建築空間的機能設計,必須達到互生永續的目的,也就是將「蟲蛀」「水腐」「火燒」的對治機制,融入於竹樓的整體設計與建造過程中。

因此,生態村計畫團隊就引進村後的溪流,在區內設計池糖,建構防火救災系統,將地基墊高,下層鋪陳石頭,這部分與台江早年的竹籠茨的設計一樣,才能避免水腐。

然而,現代的竹構干欄式建築與傳統的竹籠茨,還是有細節的工法差異!

傳統的竹籠茨,使用接榫的方式,生態村則是使用竹釘與藤繩,有些則是使用金屬釘!

生態村同時善用竹材的特性,將竹材剖半,形成洞狀形的建材,做為竹窗、桌面。

這是竹樓的日常家具的美學!

 

設計者努力打開竹子做為建材的可塑性與可能性,充滿著想像。

不過,此行,在峇里島鄉間民居,努力尋找竹屋,惜未見,大多是磚瓦與水泥建材。

倒是,對台江來說,刺竹做為建材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十七世紀初,同是南島語族的平埔族高腳干欄屋,直到近代才被現代建築壓迫到社區邊緣,直到消失。

消失的不只是竹籠茨,而是台江人對竹子做為建材的想像力,以及台江風土建築的創新與當代化的可能。

台江竹籠茨使用刺竹做為建材,為防蟲蛀水腐,一從山上砍下,就丟到溪裡,低碳運送,然後浸泡在水裡半年到一年,直到將樹汁泡出來。

台江蓋竹籠茨是懷著等待的心情才築成!

從請神明踏地基,到準備建材,擇日動工,一連串的準備,都是要等待,屋子中心即為神明廳,依左右對稱,開窗立門,建構一所遮風蔽雨、與祖先共居,安身立命的家!

神明廳的設計,如同峇里島人的家廟概念,家廟與住家同在一起,他們相信祖先會回來。簡言之,台江傳統建築,是一所具有「地理風水」、「在地建材」、「有信仰文化」的綠建築!特別是台江竹籠茨是窮人家的房子,普羅的日常生活之屋,坪數率皆不大。

如何建造一間普羅的、有信仰文化、具有生活舒適度、運用在地建材的綠建築,這是營建綠色生態社區,最大的考驗吧!這個考驗,涉及到生產及社區交流溝通的模式設計!

關於這一點,丹尼爾告訴我們,生態村建築技術是多元文化的混合,工人來自爪哇與峇里島,也有外國的經驗做法,買主來自世界各地,以一棟二到三房的竹屋為例,大約是二十萬美金起跳,或租或買都可以,不過隨著土地面積及設計而有不同,最高可達一百萬美金!

看來生態村的設計,更大的挑戰在於建案的行銷模式,如何降低建造成本,才有可能營造一座窮人家也能居住的生態村,否則,很容易成為另類的高級住宅區。

 丹尼爾說,山坡地的上區已經蓋了八棟,計畫要有十六棟,坡地的下方,計畫興建十五棟,住家內有網路、電視等數位化生活設計,讓人可以感受原來的自然樣貌,卻又可以過著舒適的生活,他認為,在文明化過程,生活不用這麼繁瑣,不用與自然切割,而是與自然平衡共存。

生態村的可續性模式,也涉及到日常的維護,丹尼爾透露,在這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無毒的殺蟲防治,計劃裡也培養一群峇里島人,成為技術維修的工班,同時村內也規劃有機菜園,希望能夠自給自足。

空言不如眼見,丹尼爾就帶我們實際參觀一棟現代化的竹樓!

這棟竹樓的玄闗,像似翹尾的甬道,大門是一塊楕圓形的玻璃門所構成,入內,一樓圓形的客廳空間,從地板到樑柱,從座椅到廚房吧台,都是竹子所做成,坐在沙發上,放眼望去,即是叢林青山,島上的和風,從眼前的半空吹來!

地下一樓是孩子的雙人竹床,客房、臥室,連冷氣機也都被竹子包覆起來,二樓則是書房,閱讀空間,三樓變成浪漫的主臥室,全景式的觀景窗,圓頂開口,日光從這裡射入!

在這裡,處處令人驚奇,置身於竹製的三層竹樓裡,生活如夢幻般的自然之境!

我們就在這層層的現代竹籠茨裡,與丹尼爾一起討論生態村的設計概念。

從外到內來看,這棟竹樓的主結構,像似一顆蛋,創世紀的概念,中間彷竹頭叢生的生態結構,在底層以數根爪哇的大竹子,向上伸展,在中間樓層互相交會,形成竹樓的核心中樑,然後在每一層樓,以竹環繞,形成一個竹箍、橢圓形體。

他帶我們走到地下樓,指著茅草所製簷滴的下方,告訴我們那是一道水泥槽溝,水滴下來,就流進溝內,精準的設計,在雨季時,順勢排水,避免水土流失。他認為,這棟建物好好用,可以用一輩子,基礎結構不會壞,但是有些屋頂的外層,則需要維修。

我想這與台灣三合院一樣,需要定期維修!因為,沒有日常生活的房子很快就會毀壞了!

事實上,此行遇見一間爪哇餐廳,其設計,則是以湖為中心,設計數間水上竹亭,利用廣闊的水面來降低南方的熱度,讓水亭裡保持著天然冷氣的舒適度,這與生態村引入山谷的群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為防蟲蚊,湖中養魚,增添風景。

竹亭下方則是以石樁為礎,避免水腐,竹亭四柱,也是仿竹頭叢生的設計,一根爪哇大竹幹,環繞著四支小竹,竹幹中空,做為電信管線道,屋頂兩側的上方,開設通風口,下方裝置竹簾,遮陽聽雨。

簡言之,水上竹亭是一座四方矩形的竹屋,以矩形竹幹做為主結構,輔以山字形的橫梁,上方再罩著竹編的茅草屋頂。

從爪哇水上餐廳的設計,我們可以推論竹構的建築技術在印尼,應有一些經驗積累,這樣的水亭,同樣的要接受水腐、蟲蛀的考驗,從現場來看,這一座水上餐廳已有蟲蛀的現象,可能在材料的事先處理過程中,出了些問題!

未來的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若是要再現台江內海溼地風光,水上竹籠茨,將是一個可發展的希望與可能!進一步詢問丹尼爾,目前生態村有多少人住進來,他們以什麼為業,一星期的作息為何…丹尼爾告訴我們,目前生態村的屋主大多是來渡假,或是租給遊客,尚未有人定居,他坦承,真實的生態社區生活挑戰,他們還有待努力!

 

簡言之,生態村的建造,不僅是當代家居住屋的展示,更要挑戰的是,社區的日常生活的設計考驗!例如,生態村目前大多是使用都市的電力與自來水,如何鼓勵更多人使用永續性能源,也是一大挑戰。同行的社大諸友也認為,一旦人群定居之後,食物恐會引來更多的蚊蟲,如何克服也是一大挑戰。

簡言之,缺乏日常生活的建築,尚未能稱為一個家!

家,不是觀光的櫥窗,而是生活的日常。

往往,我們努力花更多的錢與時間,要將家布置成心底夢幻的天堂,但是,若是未能依著日常生活之式、自然之勢而築夢,那麼維持夢幻的家居是需要更多的人力與物力!

未來的綠色學校,應該也是依著日常的教學之式、自然之勢而築!

這是生態村給吾人的啟發,善用自然的建材,依自然之勢而居,讓日常生活眼見、手觸、心領神會之處,皆是自然之美。

果能如此,日常即是自然,自然即是日常!

 


:::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1月08日 21時12分
61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六小時累積雨量動畫圖

雨量累積圖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