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傑│綠色陣線執行長
每次的環境災難,從沒有一次是政府部門願意自我檢討、承認錯誤,並進而負起政治責任,更少見進行司法調查並擔起法律責任。「人民該死,政府無罪」已是永遠的執政原則;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
遇到環境災難時,連號稱「人民是頭家」的民進黨,此時的人民就成為傭人,政府老大最會慷人民之慨,不是現金救濟,就是低利貸款,或是徵地遷村計畫。反正出錢的是納稅人,散財童子誰不會當?
如果每次環境災難都要遷村?試問多少地方要遷?地震斷層帶的災區,靠海、河邊的低窪地區,土石流區域更是不勝枚舉。環境災害不管是人禍或天災,政府總不會檢討自己的施政,而是怪罪於人民的顢頇。
靠近濁水溪、北港溪、朴子溪出海口的雲林台西、口湖、嘉義東石,常是水患的重災區。低漥地區的水有許多是來自山區,當山區大量雨水經由河川排洪道出海口 時,常造成排洪阻塞,如不幸又逢海水漲潮,則低漥區域將成為名幅其實的滯洪池。下雨時,原本可以扮演保水功能的山林區域,也因山林的破壞,不但自身難保, 成了土石流的災區。而城市區域,近年來阻礙排水的施工方法,也成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
北部的基隆河也好不到那裡,截灣取直的基隆河,卻造成汐止地區的淹水;台北市道路、人行道水泥化後,只要一場傾盆大雨,則街道頓成汪洋一片。其他都會區的 水泥化程度也不輸台北市,甚至有很多重要的排水溝渠,也都加蓋成路面,因而喪失排水和滯洪的功能。如果公園的設計採低漥型,則每個公園在下雨時,不但可擔 綱滯洪池的功能,補充地下水,也可減少大量雨水直接排洪至下游低漥地區。現在的溪流整治,不管大小一律截彎取直,水泥三面光;取直後的土地還美其名為「親 水公園」,事實上這些清翠的親水公園則減少了排洪的效果。
不全面檢討水患成因,而僅單向的考慮徵地遷村,簡直就是凱子外交思維的翻版。所謂的撥八百億來治水或一千四百億,究竟是肥了政商利益,還是真正解決水患問 題?在平原面積有限的台灣,不正面的積極治水,竟然是消極的避水;考慮的不是水患的本質,而是政治現實的即時安撫,花納稅人的來綁樁。試問如果遇到環境災 難就要遷村?則台灣多少地方需要遷村?而又要遷到那裡?
由於山區無法保水,都會也失去滯洪的功能,位處下游的靠海漁村則必須承接所有的雨量。而導致水患的另一眾矢之地是地層下陷。地層下陷的刻板元兇是沿海養殖 業者,政府也瞭若指掌,但卻不願從供需角度,仿造農田水利系統提供優質淡水給養殖戶。政府單位為了六輕等相關工業區,竭盡所能開發水源供應;反觀政府部門 有這樣積極為養殖戶尋找淡水水源嗎?
再者,近年來海岸地區興築防波堤,增修建漁港,圍築海埔新生地,幾乎都就近取材,在海岸陸棚抽砂填岸、造陸,這些工程對於海岸地區地盤下陷的影響,水利單 位是心知肚明。所有的水患成因直接歸咎養殖業抽地水,是政府低成本、低風險的愚民政策,但只能治標。山河本是一家,從土石流到低窪地水患是同出一徹,整治 水患需全面的考量,而非暫時的局部處理。
回顧高雄林園污染圍廠事件,經濟部同意以錢解決污染災害,而創下惡例,讓污染者以低價成本換回污染排放權。同樣的,如果政府以為徵地遷村為最佳的治水方式,則台灣的水患、土石流,甚至是生態的浩劫將是指日可待。
治水需要的是負責任的整體關照,而非單點舖面的短線操作;如只是花錢消災的治水,則下一次的水患還是重演,只是由土地公擲骰子來決定另一村的厄運,水患就像廟會,由各庄頭輪流當苦主。
這次則是輪到石門水庫的集水區,石門水庫每遇大雨原水濁度就飆高,造成新竹、桃園、台北縣民在下大雨時反而無水可用。桃園縣政府每每將問題推給九二一大地 震造成的土石鬆軟,或者推給新竹縣,但到底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其實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的山坡地超限利用、不當的道路開發與維護、不必要且施作方式錯誤的生 態工法整治工程,都是造成石門水庫泥沙淤積的禍首。而石門大壩下游至板新水廠間的大漢溪河段,兩岸河川地遭砂石廠霸佔,並被盜採砂石,偷倒廢土及廢棄物, 則是造成板新水廠原水濁度反較石門水庫還高的原因。但那個機關該負起應有責任。
全台風起雲湧的野溪整治,挖走沙石,留下水泥。位於石門水庫集水區內之野溪,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以「其所流經之區域,上游段部分陡峭,中、下游較緩,不僅 河道淤積大量之泥砂,且兩岸雜草、竹木叢生,加諸下游坡度平緩,遇雨即積水成災」為由,而撥款進行生態工法整治。然當地根本很少發生過水災,根本不用整 治,把原有自然堤岸上的植披去除,而造成大雨來時將這些土石沖刷到水庫,水庫當然會混濁。
另外,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的天然林已所剩無幾,放眼望去,滿山竹林、高冷蔬菜與果樹,超限利用的情形相當嚴重,其中許多是平地漢人巧取豪奪的原住民保留 地;超限利用會造成地表逕流增加,沖刷更多的表土,也會造成更多的崩塌。因此不能單純用天然林崩塌的空照圖來推諉卸責說這是九二一所造成的土石鬆軟,是天 災而非人禍。
此外,不當的道路開發、拓寬與維護,也是造成已經水土保持不良的山坡地崩塌之原因。沿著大漢溪上游流域蜿蜒的北橫公路,有許多路段因為政府鼓勵高山農業與 觀光,造成假日塞車,而正在進行拓寬。這些拓寬工程原本應該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卻被公路局分成好幾段小工程來規避環評。然而道路拓寬造成邊坡安息角被破壞 而易遇雨崩塌,又因為道路搶修工程不當,將崩塌後的土石倒在路凹處的河谷地,這些都是石門水庫淤積土石的來源。由於以上種種原因,目前榮華壩已經積滿土 石,若是來一次大型土石流,恐怕不保,石門水庫也將跟著完蛋。然地方政府顯然並沒有學到教訓,又打算在石門水庫附近開發大型遊樂區、大飯店、以及連通道 路,難道石門水庫的水還不夠濁嗎?
至於石門大壩下游的大漢溪,河岸兩旁(均是公有地)處處可見砂石廠。這些砂石廠將砂石淘洗後的廢土堆積在河岸,大雨一來就沖刷至河道,造成河水混濁;又河 床與河岸原本覆滿鵝卵石(過濾河水的天然濾材),卻大量遭到盜採,鵝卵石下的泥岩與頁岩為之裸露,由於泥岩與頁岩遇水成泥,易遭河水淘刷,大雨一來時不但 造成河水混濁,高速的水流更會切割加深河床,使得大漢溪兩旁的洪泛平原失去滯洪功能,並成為地方政府與部分民眾鯨吞蠶食河川地的目標。
整個大漢溪流域的管理,應為跨縣市、跨部會的工作,而不是讓各單位如瞎子摸象般提出一些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治水方案,或者互踢皮球,推諉責任,對未來卻無任何助益。若政府再不改變目前的處理方式,保證未來水患無窮,同時國人也將面臨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