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何謂永續 ?
A:官方版本「滿足當代需求, 保護未來需求 」。
然而,這是兩個荒謬! 當代需求不可能完全滿足, 而誰知道未來需求是什麼?
「永續」應該是一種超越的思考 (崩壞)!
只有跳脫現在的爭吵才能看見平衡與解決。人類的聚落與社會基礎奠定在土地與環境上,以此發展出社會文明。而以環境為根本,以社會為基礎,才能建立高度文 明。「有沒有高度文明為了發展自己的文明,而反過頭來摧毀自己的環境與文明基礎?」如果命題是對的,這是不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思考該「做什麼,不該 做什麼。」這樣的脈絡下來才叫做落實永續。
台灣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從小到大我們學了太多有關台灣的知識,但都是破碎切割的不完整。台灣的誕生是板塊擠壓地震生出來的,這告訴我們台灣是地震造出來的。地震是台灣之常,但奇怪的是每次地震台灣的人都說地震無常。
地震形成台灣五大山脈,如果有機會走上這些山脈任一個山稜線上去感受活生生的台灣,彷彿就像走在她的脊椎上。從任何遙測地圖來看,台灣根本就是一座山。
即使基礎教育告訴我們台灣有三分之二是山,然而,與台灣同緯度其他陸地多是沙漠、 草原、疏林地,但為什麼台灣沒變成沙漠? 因為有山。山阻擋了太平洋的水氣在山腰凝結降下雨水,所有你能漫步在林間霧間。
<介紹台灣的自然環境概況>:
地形:3000公尺以上山有231座,間隔雲霧帶,形成島中有島的隔離狀態。
族群隔離是生物多樣演化的要素。
地質:斷層嚴重,地質鬆散。(地震造山的脆弱的基本體質)
氣象:因海拔高度將全世界的氣候帶特色濃縮在一個小島上,因此,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雨林的生態性皆存在。
河流:151條小短變化大的河流。
舞台搭起來了,提供所有生命體表演的舞台出現了。冰河時期生物大規模移入,台灣當時的氣候相對全球氣候來說是比較適宜生存的。台灣海峽成為陸橋台灣成為生 物南北往來的重要據點,大陸與台灣也沒有統不統一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人類歷史都是荒謬的,問題只在於時間的跨度你如何看待。五十公尺對人來講好深 喔 對地球來講好淺。
遷移、拓殖化、當地化/馴化>本土化、種化/特有種。無機環境建立後,有機環境建立了一個維生生態系統 >生界舞台>演化福爾摩沙。台灣是地球上的時空膠囊,有兩大特色:一是脆弱,二是珍貴。因為脆弱珍貴,所以很敏感,只要有一點點改變,反應就 會很明顯。所有重大開發與發展都是台灣脆弱生態的最大挑戰。真正認識之後才能進行清楚的定位,「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台灣的開發史真的永續嗎?>
林道是台灣樹木的殺戮戰場,所有林場因為伐木結束通通改為森林遊樂區這樣就做永續嗎?森林受傷了,然而森林有自我恢復的過程,但就像兩百五十萬年前一樣, 她會慢慢自我恢復,可是,過多的人跡卻阻礙了山林有機環境的自癒過程。森林的層次可以保護地表緩慢有節地吸收雨水,不至於傾洩而下。然而,幾年來每遇大 雨,就土石流、淹大水,看看我們是如何一步步破壞原始森林的阿!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公園裡面可以有核電廠、有夜市、還可以吶喊(春吶)
農業上山!建築就上山!遊客也跟著上去了!全台灣最不清境的地方叫清境,諸多民宿帶來諸多污染,挖光了山蓋異國民宿而地是禿的!
宗教上山了!請勿在此焚燒紙錢,就一定到處是紙錢灰燼,放生亂象。
採礦上山了!優美林相等於整齊之美,森林復育的植株只有單一樹種,1980年代台灣國土開發完成 永續嗎?
生態(ecology)的希臘文字根,就是「家/居所」的意思。呈現家中所有生命體的關係與生存空間。環境破壞帶來社會衝擊,生態解體之後家園不見了。
下雨就水災,沒下雨就旱災;一下雨原水濁度高,淹水卻沒水可用。
我們還相信人定勝天,到處蓋水庫與攔砂壩,蓋了攔砂壩又不疏濬,只會在同一條水系上繼續蓋新的。「零存整付」, 一次存一點,最後一次還給你。(潰堤、山洪爆發)
天災還是人禍? 根本是天人合一嘛。我們難道沒有國土規畫能力嗎?8年八百億治水預算,2005年進立法院審,出來是8年一千四百億。文明是進步還是野蠻? 未來是成長還是險路?台灣的發展是騎虎難下,這不就是野蠻遊戲嗎?文明社會要有回到原點的思考!
短短時間內,我們破壞了多少累積幾百年的東西?當代是漫無止盡的火辣開發….盲目列車,不知道目的地,不知道轉彎,更糟的是根本沒有煞車機制!人類號稱理 性社會,行為卻一點也不理性。有沒有一個高度文明社會為了更高度的文明發展而摧毀其生存基礎?「有!就是我們!」真正問題不在於我們沒有永續,而是永續的 議題可以一直討論下去,沒有解決。
<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部門建設計劃/ 區域計劃 / 國家公園計畫…,國土規畫清楚,為什麼實際情況卻如此一蹋糊塗? 因為關小門開大門。關所有沒有權利的人的門,開國家重大發展的大門。人民不能動,只有政府才能動。蠶食鯨吞挑戰了國土規畫與法律,就是一場野蠻的權力遊 戲。把關手在哪裡?我拒絕口號世代,認同行動世代。
珍古德:我們唯有了解,才有在乎; 有了在乎,才會有行動; 有了行動,才會有救贖。
我認為一切的核心在於山林!國土規畫就是一套我們如何面對我們的根本的價值體系。但當然得看實際執行,條例也只能反應一個社會當時所具有的理想。國土復育 條例進出立法院44次,一直受到擱置。 是因為他挑戰了太多人的既定權力,問題已很清楚了,核心在於國土要不要復育?不做,沒有正本清源,問題一定會持續下去。即使改革會很緩慢,上層的權力結構 是要改變的。
<種子的信仰 / 亨利梭羅>
雖然我不相信沒有種子的地方會有植物冒出來,但是我對種子懷有很大的信心。若能讓我相信你有一粒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
Q1:一直在說永續的問題,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做環保的人的永續。能不能以前輩角度給在座年輕人一個期望。比如能夠透過什麼樣的行動來達成永續目的。
A:黃>「護生」是不變的目的。我們幾個老師的心路歷程都差不多,要多閱讀,多走多看,有感受才有行動。台灣教育知識這麼多卻沒有對山林真正的了解,把知識化為行動之前,還需要多思考。
Q2:要講得出這麼多,經驗歷練了非常多才能化為課堂,我能感受到生動講述背後的沉痛。想問的是:如何讓年輕人的公民意識甦醒,讓痛不再是一種痛,必須身體力行去挑戰那不可能的挑戰。請告訴在座學員如何站出來?
廖> 如果絕望我今天就不會來,不管你在哪裡,只要你找我去,我就會去。
了解是一切選擇的基礎。我的學生常問我一個問題:有沒有成功過 ? 沒有成功過怎麼還繼續得下去?我都會說有成功過阿!我們太習慣線性思維了,永續就是一種辯證的跳脫思考。
黃> 行動才有希望
Q3:從永續與國土的角度出發,總統該做些什麼?
A:
一、 關於認知(教育):
1. 台灣人口頭上都愛台灣,而現況則是一起「愛死台灣」的共業,其根源在於「無知」的原罪,這是從小到大被塑造而成,無法被責難。
2. 教育的終極價值在於「看見未來」,國家領導者必需要有遠見與高度,透過教育讓台灣看得見未來。
3. 積極的作為在於「改造教育體制」,透過本命土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讓台灣人深切的瞭解台灣國土環境與生界,這是一個人、一個社會、國家如何選擇、在不在乎、要不要未來的源頭與基礎。
4. 很可惜,我們的總統看來與一般台灣人無異,對台灣國土本質的瞭解近乎零,遑論要如何有「永續」的遠見格局。故讓總統認知台灣本命土、明白一切天人合一災難總根源,並且願意為土地、生界、世代盡一份天職,是環保團體(運動者)、環境捍衛者可努力的方向。
5. 但,我寧可投15~20年後的總統與社會(你們)一票,這就是教育的終極價值。
二、 關於國土規劃:
1. 邀集政黨(不論顏色)總協商,以土地環境做為「永續」的總依歸(請參考永續的三角形圖式),議訂21世紀台灣國土總定位與分類,並提出個政黨 皆必需執行的國土計畫總綱領。任何政黨執政皆須依此原則與方向提出政策與策略,做為土地利用與管理的依據。(可參考「陳玉峰(2005)敏督利注」頁 20~31)。限制發展地區是社會存在的根基,徹底終結國土悲劇(如我的幻燈片中所有的文明挑戰),邁向永續社會。
2. 過往已大量人為開發、破壞之限制發展地區,應立即進行國土復育,透過精細配套進行遷村、國有土地收回以及違法取締,讓命土真正休息演替療傷。
三、 我不是(亦不可能是)總統,但我會透過各種方式與管道,努力推動營造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