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歷史沿革
1942年由日本鐘淵曹達株式會社強租民地所興建,生產固鹼、鹽酸和液氯,亦是日本海軍製造毒氣的工廠,抗日戰爭期間曾遭盟軍轟炸致局部毀損,但仍可維持少量生產,日本當時亦準備將生產設備移至嘉義山區以避開軍事攻擊,台灣光復後於1946年經政府派員修復,並更名為台灣製鹼公司台南廠,於當年12月25 日開工生產,民國四十年更名為台灣鹼業公司安順廠,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因經濟因素關廠並與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公司)合併。四十年間台鹼公司先後生產燒鹼、鹽酸、液氯和五氯酚。
在台灣光復初期,燒鹼製造業僅台灣製鹼公司一家;民國三十四年以後鹼價高昂,台灣省內外人士紛紛在台籌設製鹼工廠,其主要產品為燒鹼,其副產品為鹽酸,主要銷往大陸各地,賺取豐富的利潤;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沈淪,國民黨退守台灣,致產品無法銷往大陸,造成生產過剩,使部份工廠被迫停工,亦有宣佈破產者,致使製鹼產業一蹶不振。
民國四十年,台灣地區煉鉛、煉油、造紙、肥皂、味精及漂染工業興起,鹼氯產業景氣也隨之復甦,於此期間,燒鹼工廠再次相繼興建,重回光復初期的榮景;當時生產之氯氣,用途僅限於漂白粉之製造,以及鹽酸之合成,不能與燒鹼之銷售狀況相比。直到民國四十六年,台灣塑膠工業創立,以氯和乙烯為原料製造氯乙烯(PVC)塑膠,鹼與氯需求量逐漸平衡。由於當時PVC塑膠產業具高利潤,且主管機關一再鼓勵產銷,所以塑膠工廠如雨後春筍快速增加,氯的需求量相對提高,有後來居上之趨勢。
民國六十九年,發生第二次世界性能源危機,台灣地區受此衝擊,百業蕭條,鹼氯製品再度供過於求,減產約兩成左右,為期長達五年之久。由於鹼氯工業競爭激烈,70年代受美國低價傾銷二氯乙烯單體(VCM)的影響,鹼氯工廠惟有將氯氣改製成鹽酸,在供過於求下,削價競銷。民國七十八年政府全面禁止以水銀法製造鹼氯,造成部份鹼氯工廠因此歇業;其中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公司與美國PPG公司合資興建新廠,目前台灣製燒鹼工廠共有七家,其中小型工廠一家因設備陳舊成本較高而停產,故實際生產者僅剩六家,目前燒鹼之年總產能約為47萬公噸。
貳、人文與地理位置
打開古今地圖,台灣就像一條蕃薯、一尾大海翁、一位懷胎十月的母親,伊最圓最凸出的地方就是台江,而北汕尾島正好位於台江最寬闊的腹部,鹿耳門就是腹肚上那個肚臍眼;遙遙望著洲仔尾、赤崁樓與王城。1661年鄭成功亦由鹿耳門溪登陸,登陸位置即在今顯宮里,即鹿耳門天后宮附近。
台鹼安順廠位於鹿耳門溪南側約一公里處,其員工宿舍區位於鹿耳門天后宮的正對面,根據前安順國小校長鄭啟忠口述,當時台鹼員工有三、四百人,而廠外受顧於台鹼的曬鹽鹽工,則有六、七百人之譜。當時職員的學歷多在高中以上,很重視子女教育,但當地僻處於鹿耳門溪河口,子女上學需遠赴本淵寮的海東國校,因距離太遠,台鹼乃有自行設校之議。
當時在安平時門國校任教,年僅二十二歲,正想回福州老家的鄭啟忠老師,於是在1947年1月7日來到安南區的顯宮部落,以台鹼助理管理員的身份,協助籌辦學校,鄭啟忠透過台鹼上海營業處,購買教學用的掛圖,至於買課本、定做桌椅和黑板,則於台南訂製。1947年3月20日『台灣鹼業有限公司第二廠員工子弟小學』便正式成立了,由當時廠長張權兼任校長。該校係屬代用國小性質,台糖公司早期在僻遠鄉下所設的代用國小與此類似。鄭校長說他自己屬於台鹼的員工,而任課老師均由台鹼公司聘任。教師的來源有招考也有介紹的。那時臺北成功中學也有女老師受聘來此;當時坊間流傳『一鹼二糖』,因為台鹼公司的待遇好,員工水準高(如今在台積電上班),大學化工系畢業生若想進公家公司,中油還落在台鹼後面,女孩子要找對象也比較方便,不過廠方規定夫婦不可在同一單位,所以女老師結婚後有的便轉往南一中、省南女等校任教。鄭啟忠在一九五五年結婚時,月薪已有一千元,比一般學校還高出一倍以上。
該校最早的教室,是借用康樂部的房舍,將它隔成四間教室暫充。後來,廠方騰出辦公廳,再隔成十多間,連宿舍也包括在內,而學生的簿本、文具,都免費提供。
安頓鹼廠子弟小學的第一屆畢業生只有四人,後來因為台鹼受王永慶也開始製鹼的衝擊,於一九七一年終於奉准關校,前後畢業二十三屆,關校時五年級以下的學生,則併入附近的顯宮國小。
這裡也是台南市早期最繁榮的地方,宿舍區內設有籃球場、游泳池、俱樂部、禮堂、電影院、菜市場及代用國小。電影院於週日播放影片,早上提供員工與眷屬欣賞,下午則開放給一般民眾欣賞,但大部分早期的建築物在中石化公司接手台鹼公司後為了節稅而拆除,只留下職工宿舍。
在二等九號道路未開發前,台鹼鹼氯工廠緊臨道路的圍牆內,有一大片的木麻黃林,這裡是台南市最大的鷺鷥林,也是國小學童最好的生態教室,成百上千的鷺鷥群聚於此,嬉戲、求偶、產卵、孵化、育雛,悠然自得的生活叫人好不羨慕,但隨著二等九號的開發,這片生態走廊也隨之消失。
參、 汞污泥
汞(mercury)又名為水銀,是常溫下唯一存在的金屬,汞可以元素汞、無機汞和有機汞的狀態存在,被廣泛應用於水銀溫度計、鹼氯工業、農藥、水銀燈、紅藥水、牙科填補蛀牙等之重要原料,元素汞經細菌分解可轉換成有機汞,汞與其化合物屬脂溶性,其中以有機汞毒性最強,日本熊本縣水俁灣於 1953~1960年間曾引起水俁病,主要污染物質即由甲基汞污染所引起,當時魚體內汞含量達50ppm,貝類達85ppm,有34人發病,48人死亡,病人中毒症狀主要以神經中毒為主,如語言失調、視覺障礙、走路失衡與記憶喪失等,同時亦發現有胎兒智能障礙與畸形的案例。
我國政府於民國61年公告禁止使用有機汞農藥,民國78年公告禁止以水銀電解法生產液鹼,但依據民國75年12月台灣地區環境保護年鑑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曾生產的汞污泥之鹼氯工廠計有台塑公司前鎮廠等七家工廠,總計52599公噸。工業局則估計有10萬噸。環保團體則估計約有13萬噸,因如台鹼安順廠生產鹼氯近40年(生產量如表一),然大部分的汞污泥竟不知去向。根據作者訪談得知當時汞污泥部分被水沖入鹿耳門溪,部分被牛車、小貨車載走而不知去向,部分留存在海水貯水池中及部分則留存在廠內泥土中。
【表一】
水銀法電解濃鹽水反應製成氯氣(Cl2)和片鹼(NaOH)原理如下:
製程中以汞電極當陰極,在水中解離的氯離子在陽極被氧化成氯氣,鈉離子在陰極被還原成鈉原子並溶解於汞中形成汞齊,汞齊被抽到另一槽中與水接觸產生氫氣與氫氧化鈉。
反應式: NaCl(水) 電解 Cl2 (陽極)
NaCl(水) 電解 NaHgx(陰極)
NaHgx(水) 電解 NaOH+xHg+1/2H2
生產一噸片鹼大約要消耗150~260克的汞,而其中50﹪的汞存在廢鹽水中,此廢鹽水通常被當做廢水排放,進而污染河川與海洋,後來為了避免汞污染,製程才改以隔膜法製鹼。
依據台灣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土壤中汞污染的監測基準為10ppm,管制標準為20ppm。
肆、五氯酚與戴奧辛污染
台鹼安順廠於民國五十三年試製成功五氯酚鈉,五十八年實施五氯酚增產計畫,並興建當時號稱東亞最大可日產四公噸的五氯酚鈉工廠,台鹼公司主要產品增加了五氯酚,以外銷日本為主。民國六十九年因五氯酚污染嚴重關掉五氯酚工廠,並封存了近 5000公斤五氯酚於廠區內。民國七十一年台鹼公司在環保與經濟因素的考量下,於當年六月停工關廠,民國七十二年併入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公司)。
五氯酚為白色結晶體,五氯酚鈉為淡黃色粉末,具劇毒,可溶於水,主要應用於農藥及木材防腐劑。
據筆者訪談當時附近養殖業業主林停諸先生口述,當時五氯酚污染確實對附近養殖業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漁塭四周土壤及底泥會長出五氯酚的白色刺針狀晶體,造成虱目魚上唇內縮,下唇外張。同時魚鰭與魚尾逐漸產生破洞,最後虱目魚因無法游水導致翻肚死亡。後來業主以PVC布圍阻被覆於魚塭外側土牆並挖築水道通往鹿耳門溪以隔離五氯酚污染,魚塭的養殖才恢復正常。但也造成鹿耳門溪與外海的污染。
近年來發現在五氯酚的製程中會產生更具毒性的副產品—戴奧辛。戴奧辛不溶於水,為脂溶性物質,可透過食物鏈持續累積,其中以2、3、7、8四氯戴奧辛毒性最強,稱為世紀之毒,而整個戴奧辛家族共有75種相似的化合物,戴奧辛的毒性是砒霜的數千倍。
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訂定,人體對戴奧辛類化合物的每日容許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至4皮克(1pg=10-12 g),由此可知其毒性之強。目前國內外環境土壤中戴奧辛濃度管制準則如下:
【表二】國內外環境土壤中戴奧辛濃度管制標準
國家 |
單位(pg-TEQ/g乾重) |
處置 |
德國 |
<5 5-40 >100 >1000 >10000 |
農業用途(遠程目標) 農業用途(戴奧辛不轉移到產品) 兒童遊樂園的土壤需更換 住宅區的土壤需更換 該區域的土壤需更換 |
荷蘭 |
1 10 |
農業耕作 酪農業飼養 |
瑞典 |
10 250 |
敏感用途 非敏感用途 |
日本 |
250 1000 |
警戒標準 管制標準 |
台灣 |
1000 |
管制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