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遷
2005年全球因氣候異常引起的天然災害造成慘重的財政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保險損失同樣達700億美元以上。遠超過2004年,當時的損失總計約1450億美元,保險損失約450億美元。
瑞士政府公佈阿爾卑斯山冰川正在持續融化,1985年到2000年瑞士的冰川面積減少18%,阿爾卑斯山區冰川面積縮小約22%。報告中也將冰川縮小原因歸咎於氣溫升高。
在亞洲喜瑪拉雅的冰川每年提供亞洲河流的總輸水量大約為860萬立方米,這些河流包括有中國的長江和黃河、印度的恒河、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孟加拉的雅魯藏布江、緬甸的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以及流經中國、緬甸、泰國、老沃、柬埔寨和越南的湄公河。倘若冰川融化,洪流洶湧而至,亞洲有多少人民將面臨死亡,又有多少國家將遭受不可估計的損失。
就非洲大陸而言,其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方面雖然微不足道,但諷刺的是,根據目前的資料預測,非洲大陸卻是氣候變遷最大的受害者。如肯亞北部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乾旱情形嚴重。有此可知全球各國家如何共同承擔責任,嚴肅的面對氣候變遷,實刻不容緩。
失衡的生態體系
傅萊尼瑞在其著作「氣候的製造者」書中提及北極冰帽正以每年百分之八的速率縮減中,北極熊群內已出現極度緊張跡象。過去北極熊通常一胎三胞,但目前一胎都只生下一頭幼熊,斷奶期也由一年增長到一年半,平均體重也下降百分之十五。
加拿大的哈德森灣,蚊子在春天提早孵化並達到尖峰數量,但在當地繁殖的海鳥卻沒有調整牠們的行為。加國西部卑詩省菲沙河,過去十三年中,即有五年水溫過暖,對鮭魚洄游甚為不利。加西地區的森林也正面臨山松甲蟲侵蝕,原本這種蟲害一遇寒冬即可解除,但近年加國頻頻出現暖冬,也導致這一蟲害持續擴大。
俄羅斯熊在西伯利亞西南部的森林漫遊著,遲遲無法進入冬眠。通常在10月到11月俄羅斯熊進入六個月的冬眠期,以避開嚴寒的冬季。但在無雪的克麥羅沃區域,熊沒有冬眠的欲望。俄羅斯克麥羅沃和其他區域,每年11月已經很冷且多雪,現在樹上卻冒出新芽,有些花今年更是已經開了第二次。
印度著名巴拉特浦爾國家公園內的沼澤水域幾乎枯乾,魚類稀少,來此過冬候鳥的食物來源嚴重不足,蛇鵜站在枯樹枝上等候覓食。
京都議定書
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舉行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中,簽署了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以規範工業國家未來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及時程。該項協定包括:削減對象:以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前三種氣體以1990年作為基準年;後三種氣體以1995年作為排放基準年。目標年:2008年~2012年間五年的平均值。所有被要求減量的國家平均削減5.2%。但因國情不同而有差別。由於要使京都議書成為強制性的公約必須要有55%以上的聯合國中之締約國承認該份議定書,並且這些承認國的排放量必須要能佔全世界在1990年時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55%。如此才能夠將京都議定書成為強制性之公約。故聯合國的京都議定書於94年2月才正式生效。
美國人口佔全球的4.63%,卻消耗掉全球20.72%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總量的21.82%﹔中國排放量佔全球17.94%,人口佔全球20.51%,消耗全球14.49%的能源。工業國中美國與澳洲並不願簽京都議定書,各國譁然。
台灣的氣候變遷
2003年8月8日上午十一點五十三分,台北市氣溫高達攝氏38.7度,打破百年最高溫紀錄,天氣似乎愈來愈熱。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最近發表的(與氣候一起飆舞?──坦然面對氣候變遷)論文指出,台灣百年氣溫上升的速率在攝氏0.98度至1.43度之間,遠大於全球平均值0.6度。而且暖化現象不只在都會,就連人煙罕至的玉山、東吉島也有明顯暖化現象。氣候變遷造成了台灣氣溫上升,全島水文受到影響。
環保署92年度委託台灣大學、海洋大學及中央大學組成研究團隊研究氣候變遷對台灣生態的衝擊包括台灣繁殖鳥類多樣性最高區域的面積約減損17%、特有種鳥類分布區域減27% 。檜木林生態區位縮減,其潛在分佈地區約減少60% 。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及大武山穗花杉自然保留區之森林生態系將趨退化。櫻花鉤吻鮭棲地將縮減,魚群數量亦將逐漸變少。黑面琵鷺現有保護區超過1/3棲地面積將被海水淹沒,保護區功能將大為減低。台灣海域大多數地區的珊瑚物種豐富度將明顯降低,對溫度較敏感的鹿角珊瑚及軸孔珊瑚都將消失,珊瑚群聚結構將因而改變等。同時血絲蟲、住血吸蟲病、萊姆病、落磯山斑疹熱、登革熱、黃熱病、日本腦炎的病媒,將比過去更活躍,造成疫病的流行。目前埃及斑蚊,只在北迴歸線,即嘉義布袋以南出現,但隨著氣候的暖化,登革熱病媒蚊也將大舉北侵。連南部登革熱都出現北移的現象。
氣溫上升將導致稻米、玉米的產量減少,畜產業也將受氣溫上升衝擊,研究顯示,氣溫每上升攝氏1度,豬隻的食量就會降低5%;在雞、鴨等家禽部分,氣溫上升將造成肉雞重量減輕、蛋雞不下蛋;台灣年損失將超過台幣400億元,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0.6%。
我國的官方報告—「國家通訊」中,根據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率計算,只要再過66年,台灣周圍的海平面就會上升1公尺,屆時台南市安平區就有50%土地要消失,宜蘭的五結鄉也有27.2%的土地將淹沒在海平面之下;屆時,嘉南平原將有171公頃土地被海水淹沒,等到海平面上升4公尺,嘉南沿海更有374公頃土地消失。跟據筆者長期觀查二仁溪出海口,發現近二年二仁溪出海口的沙灘至少退縮了三十公尺。
二仁溪出海口2004/06/03黃煥彰攝
二仁溪出海口2006/08黃煥彰攝
根據美國商業部的估計,美國70%的企業會受到天氣變動所影響,每年有25%的GDP會受到天氣變動,估計每年影響美國2.2兆美金。根據我國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台灣的颱風及洪水保險損失由2003年的新台幣2700萬元增加至2005年的12億6700萬元新台幣,足足增加了47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張國龍認為,台灣應該投入百分之一的國民生產毛額,及早進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否則未來將多付出五倍以上的代價。
台灣1990年能源使用排放量為1.21億公噸,2004年則為2.64億公噸,占全球一%。現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世界第22名,但若以每人每年排放量計算,世界二氧化碳每人每年排放量,美國為19.95噸、澳洲為19.1噸而台灣以12.4噸排名世界第三。台灣雖非聯合國中之締約國,但應努力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
環保署空保處科長葉芳露呼籲立法院可以儘速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有了法源之後,台灣就能有效推動能源效益政策。這兩個法案一旦實施之後,就能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預定2025年排放量為3億6100公噸,竟是1990年能源使用排放量的3倍,而若無法立法排放量更高。但環保署只訂排放規範與估算排放值,無法強制工廠減量,只要求「志願減量」,不減也沒關係。環保署應將環境影響評估作為改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參考依據,把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列入規範當中。同時更重要的是經濟部有責任重新擬訂產業政策。
迷失的產業政策
前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現任立法委員王塗發指出,目前世界各國因應溫室氣體減量的對策,可以概分為兩項;一是節約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但更重要的應該是「產業結構的調整」。王塗發指出,根據工業局統計,目前台灣服務業與製造業所佔GDP的比例約7:3,但是製造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卻佔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水泥、石化、鋼鐵、造紙等高耗能產業的比例最高,政府有必要深入檢討。他說:「20多年來,這幾個所謂高耗能產業或者能源密集產業,他們所消耗的能源佔全台灣最終能源消耗量的3成以上,像2005年大概佔了1/3,但是這幾個產業所創造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大概20幾年來都低於5%,這就是我們產業結構的問題。」
行政院於2006年召開經濟永續會中,不願訂出減量目標的基準年或努力的目標值,可知行政院根本不願面對管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我國1990年能源使用排放量為1.21億公噸,2004年則為2.64億公噸。
而經濟部長陳瑞隆一上任後立即表示,要促進台灣經濟成長,必須全力推動重大投資案,他將全力推動國光石化和台塑大煉鋼廠兩大投資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胡勝正亦說,一旦國光石化的雲林石化科技園區、台塑大煉鋼廠通過環評後設廠,預估帶動相關產業產值達新台幣2兆元,是2015年達成每人國民所得3萬美元關鍵;但奇怪的是近年來台灣經濟並未因由六輕完工生產進而造成國民所得增加台灣還停留在14000美元已在原地踏步十年了。此計劃將排放 2,300 萬公噸溫室氣體,佔1990年排放之比重19%、佔台灣全國目前排放量的 10 ﹪,相當於七百萬人一年食衣住行的排放量,卻僅能增加全國 GDP 的 1 ﹪。
為了國光石化和台塑大煉鋼廠兩大投資案的用水,政府計劃興建湖山水庫。針對湖山水庫斥資215億元,水利署認為是為了民生用水而蓋,環保團體則認為是為了離島工業區。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認為湖山水庫與集集攔河堰聯合運用,每天可以提供69萬噸的水量,以現在雲林每天20萬噸的民生用水量,扣除集集攔河堰所承諾的民生用水量,湖山水庫大約只佔一成是作為民生用水。到了民國110年,水利署預估民生用水每天要41萬噸,這表示雲林人口要成長一倍?2005年經濟部長何美玥證實是要提供給未來的八輕煉鋼廠使用,對於興建高破壞,高成本的公共建設,提供給私人企業使用,毫無社會正義可言。
中鋼董事長江耀宗向經濟部提出說帖,從各種角度論述「台灣再建大煉鋼廠值得各界商榷」的結論,江耀宗向經濟部提出的報告(說帖)中提出目前台灣粗鋼自給率已達到75%,鋼胚年平均進口量約710萬公噸,扣除特定鋼廠每年進口200萬公噸扁鋼胚,及政府核准中龍擴建300萬公噸、豐興67萬公噸新產能的部分,未來台灣鋼鐵半成品的供應缺口不到150萬公噸,故台塑大煉鋼廠不具投資效率。
目前二氧化碳交易有良好的運作機制,在倫敦的交易非常熱絡。去年歐盟就有3.5億噸的溫室氣體完成交易。法國更揚言應課徵進口產品碳廢氣稅,面對新交易制度或碳廢氣稅的徵收,台灣是否因應之道,難道又是財團治國全民買單嗎?每一個人都是地球的一份子,都要擁有一顆慈悲的地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