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臺南社大環境教育資源網
:::
關於我們
環境教育的推動宗旨
關於環境小組
捐款名單
提供可疑汙染的土地
聯繫我們
台南市社區大學
我們的工作
山林河川保護
土壤安全/事業廢棄物
再生能源
樹公民
環境教育
環教素材(影音)
台南社大關心的環境議題
環境議題影片介紹
影片
環教素材(資料)
龍崎自然生態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目錄
MarkDown
5-5 臺灣感想--王麗娜
1. 企劃內容/活動簡章
1-1 招收對象
1-2 營隊內容
1-3 營隊行程表
1-4 報名方式與費用
1-5 活動須知
1-6 活動洽詢
1-6 活動地點/交通資訊
1-8 中、港、澳學生夥伴學員甄選
1-9 活動營隊募款帳號
1-10 師資陣容
2. 計畫執行之目
2-1 專案執行單位
2-2 專案協力單位
4. 執行成果
4-1 台鹼安順場的過去與未來-講員:黃煥彰
4-2 二仁溪的故事-講員:黃煥彰
4-3 關於國土規劃 講員:李根政
4-4 台灣山林百年紀-講員:李根政
4-5 工業文明的反省與出路-講員:李根政
4-6 從獨立書店到新農夫-講員:余國信
4-7 台灣土地與生命的感動-講員:林耀國
4-8 建構人與自然的關懷網-環資中心-講者:陳瑞賓
4-9 重審蘇花高 航向花蓮新世紀-講員:鐘寶珠
4-10 行動愛台灣-講員:晁瑞光
4-11 環境污染案件偵查困境-講員:陳鋕銘
4-12 從中華白海豚保育談中部環境問題-講員:陳秉亨
4-13 來自台灣底層的聲音-講員:林子淩
4-14 林園工業區參訪與座談會-講員:黃煥彰,晁瑞光
4-15 後勁-講員:李根政
4-16 環保老將的心路歷程 反杜邦運動-講員:粘錫麟
4-17 綜合座談、結業授證
5. 中國學生的回饋
5-1 兩岸青年佈道師培訓暨地震災後重建交流活動感想--吳雙
5-2 抗爭後的希望——我所知道的臺灣環境運動--侯 鷹
5-3 一段旅程的結束,亦是一個新的開始--記我的臺灣之行--郭雲哲
5-4 漫憶臺灣--李春華
5-5 臺灣感想--王麗娜
5-6 這是一趟「認識」自然的旅程--何宜庭(政大新聞系)
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 =========
經過十天的焠鍊,我對環境保育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十天前的我,還只是個對這塊土地感到「好奇」的初級學員,現在,我已將這塊土地視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 輕,倘若我們不再付出心力關心、拯救這塊土地,她的美麗面貌也將不復返,而這會是人類最大的損失。也因此,「環境保育」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 李立說得對,我們必須要先「認識」自然,才能去了解她、並解決她所遭遇的困難。透過這次的環保培力營,我認識了大自然的不同面貌。近幾年來環境變色,各國 政府或企業都在推動節能省碳、綠色環保的政策和商業行為,盼能為已飽受人類折磨的大地一點生機。然而,政府和企業的行為是否徹底?是否永續?則是推行環保 的非政府組織應該去監督和協助的。 在這次營隊中,不同的講師呈現不同的環境面貌,以及展現他們維護環境的多樣方式。當然,在台灣最常用的方式便是激進、大膽的作風如抗爭、遊行示威、辦活動 等引起媒體和公眾注意。不過,透過兩岸交流,我也發現,對岸所推行且倡導的是「快樂環保」。藉由廣佈的環境教育向下散播環境保育的種子,強調未來的環境發 展。由於發展的階段不同,兩岸對於推行環保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縱使作法不同,想要讓環境更美好的心卻是相同的。透過講師實際案例分析、實地參訪受污地點以及學員間彼此互相討論,激盪出更多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想法。目 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出汙染環境的問題點,並且讓公眾知道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其重要性,甚至推動政府或是民間企業去解決環污問題。 還記得林耀國老師說過:「大地是我們的母親。」自己是唸新聞的,又有商管的基礎,實在是很希望台灣的媒體可以為這塊土地多做些什麼。未來希望媒體、學界、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可以達成五方共同合作且相互監督,形成一有力且有效的機制,在環保路上一齊同行。 林耀國「台灣土地與生命的感動」 這是一堂振奮人心的課程。和其他的課程不同,這堂課沒有悲傷、沒有哀怨、沒有無解,有的是感動、生命和希望。雖然是在教室上課,但是林耀國老師卻帶領我們走入大自然的世界,體會大自然的奧秘。 整個空間彷彿轉變了,教室從硬梆梆的水泥森林換成了蟲鳴鳥叫的大自然。他用一個「人」的角色引領我們前去欣賞動植物的生活。說來慚愧,從小在大都市成長的 我,有好幾年沒有真正到戶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那些花花草草對我來說,似乎已成童年的兒時記憶。然而,透過這堂課程,我彷彿找回當初的純真及感動,熱切 地想要揮霍充滿生命力的青春。 「大地是我們的母親。」他說。要從「心」去欣賞自然之美;只要「心」美,則萬物則美。他幫助我們跳脫了傳統世俗的框架,認為「下雨天」是觀察和欣賞大自然 最美好的時刻。以前我是討厭雨天的,總覺得淋得一身濕漉漉的很不舒服。但他就是有種魅力,能說服妳在雨天時,到野外走走,感受淋雨的美麗時刻。不為什麼, 因為他是說故事的人,用心地為大自然說一個故事。 除了用心感受之外,還要用心學習。學習萬物生存的智慧。一句廣告台詞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老師卻認為:「科技始終來自於自然。」像是蓮花效應、白 蟻築窩都是很好的例子。另外,單單從大自然的基本元素中,我們也可以獲取許多珍貴的基本價值,例如:土代表謙卑、寬容;風成就了海浪等。每張照片都有他自 己的詮釋和大自然的故事。 最後,他選擇用讓人們自省的方式喚起人類注重環保課題。一封來自二零七零年的信,深深地撼動了我的心。我從沒想過,六十年後的地球會是這樣的面貌。從未來 反觀現在,我們能做的事實在太多了,端視我們要不要付出而已。在這堂課中,我聽見了母親的呼喊,也看見了未來應努力的方向。
:::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
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4月20日 10時17分
55
良
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
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六小時累積雨量動畫圖
動畫
停止
搜索
search
進階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