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臺南社大環境教育資源網
:::
關於我們
環境教育的推動宗旨
關於環境小組
捐款名單
提供可疑汙染的土地
聯繫我們
台南市社區大學
我們的工作
山林河川保護
土壤安全/事業廢棄物
再生能源
樹公民
環境教育
環教素材(影音)
台南社大關心的環境議題
環境議題影片介紹
影片
環教素材(資料)
龍崎自然生態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目錄
MarkDown
5-1 兩岸青年佈道師培訓暨地震災後重建交流活動感想--吳雙
1. 企劃內容/活動簡章
1-1 招收對象
1-2 營隊內容
1-3 營隊行程表
1-4 報名方式與費用
1-5 活動須知
1-6 活動洽詢
1-6 活動地點/交通資訊
1-8 中、港、澳學生夥伴學員甄選
1-9 活動營隊募款帳號
1-10 師資陣容
2. 計畫執行之目
2-1 專案執行單位
2-2 專案協力單位
4. 執行成果
4-1 台鹼安順場的過去與未來-講員:黃煥彰
4-2 二仁溪的故事-講員:黃煥彰
4-3 關於國土規劃 講員:李根政
4-4 台灣山林百年紀-講員:李根政
4-5 工業文明的反省與出路-講員:李根政
4-6 從獨立書店到新農夫-講員:余國信
4-7 台灣土地與生命的感動-講員:林耀國
4-8 建構人與自然的關懷網-環資中心-講者:陳瑞賓
4-9 重審蘇花高 航向花蓮新世紀-講員:鐘寶珠
4-10 行動愛台灣-講員:晁瑞光
4-11 環境污染案件偵查困境-講員:陳鋕銘
4-12 從中華白海豚保育談中部環境問題-講員:陳秉亨
4-13 來自台灣底層的聲音-講員:林子淩
4-14 林園工業區參訪與座談會-講員:黃煥彰,晁瑞光
4-15 後勁-講員:李根政
4-16 環保老將的心路歷程 反杜邦運動-講員:粘錫麟
4-17 綜合座談、結業授證
5. 中國學生的回饋
5-1 兩岸青年佈道師培訓暨地震災後重建交流活動感想--吳雙
5-2 抗爭後的希望——我所知道的臺灣環境運動--侯 鷹
5-3 一段旅程的結束,亦是一個新的開始--記我的臺灣之行--郭雲哲
5-4 漫憶臺灣--李春華
5-5 臺灣感想--王麗娜
5-6 這是一趟「認識」自然的旅程--何宜庭(政大新聞系)
5-3 一段旅程的結束,亦是一個新的開始--記我的臺灣之行--郭雲哲
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 =========
好山好水好地方,在沒有到過臺灣的人的心目中,臺灣一定是這樣的,但只有來到臺灣,看到了飛速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給臺灣的山林和土地帶來傷痕,看到了 像二仁溪那樣被毒害的河流,聽到了臺灣近十幾年來連年爆發的泥石流,才知道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臺灣的好山好水其實正在一點點變少,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和 發達的物質消費社會,讓各種環境生態問題,集中在了臺灣這樣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上。臺灣發展的可持續性,臺灣未來持續發展的道路甚至是臺灣人未來在他們的 土地上繼續生存的希望,一直都在面臨嚴峻的挑戰。正是在這樣嚴峻的挑戰面前,一些有著強烈的危機意識、懷抱對未來的責任感,關懷家園、關愛自然生命的臺灣 人,在臺灣環境問題凸顯的最近二十幾年的時間裡,積極的投身到了環境保護運動當中。臺灣環保運動的歷程,就是許多環保鬥士們同工業化的毒瘤、同政府犧牲環 境換取GDP、政績和選票的行徑不懈抗爭的歷程。 粘錫麟,臺灣環境運動的一員老將,在二十幾年的時間裡,參加了反杜邦、反五輕、六輕、反對盲目動工的化工廠、核電站、火電站的許多抗爭運動,其中有成功、 也有失敗、還有的現在仍在繼續。已經70歲的他至今仍在為臺灣的環境奔走呼告,不顧年邁、不計自身的健康,更別說回報,而支撐他走到現在的,是對臺灣這片 土地和生活在這裡的普通人們生存權利最樸素的那份關愛和臺灣環境惡化所帶給他的痛心。 黃煥彰老師是這次培訓營課程的召集人,也在幾天的培訓時間裡帶給了學員們最多的分享。二仁溪和台鹼安順廠的故事讓我們認識了他由一名知識份子變為一個環保 鬥士的過程,也瞭解到了曾經在臺灣上演、如今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重演的電子垃圾污染問題,以及化工廠背後隱藏著的巨大的公害危險。二仁溪和台鹼安 順廠是兩個縮影,二仁溪代表了在全世界其他許多地方存在的電子廢棄物污染問題,這也正是全球電子產業快速發展所無法回避的問題,需要各國政府和電子產品業 界、還有所有的電子產品消費者共同面對,共同思索解決之道,否則,在全世界,還會有許多的二仁溪這樣死寂的河流,還會有許多貴嶼這樣的被毒害的土地。而台 堿安順廠則代表了化工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和化工業背後的環境安全問題,甚至也將社會的不公通過環境問題的方式凸顯了出來。除了帶來兩個沉重的故事,黃老師 還分享了他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省思,並結合臺灣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提出了臺灣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中應該做出的努力,他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在告訴年輕人們, 除了對身邊家園環境的關懷,還要有對地球這個大家園環境的關注,真心全意從事環境保護的人,一定是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 胸懷。 無論是對家園環境的關心,還是對地球環境的關注,都融入了黃老師淨心與護生的理念。淨心就是淨化被現代化的城市生活所蒙蔽的,被無休止的物欲所佔據的心 靈,祛除人是萬物之長,人定勝天的高傲心態,明白人只是地球萬物之一,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樣,都是地球母親的孩子,護生就是尊重和愛護其他生物,維護地球的 生物多樣性。淨心與護生是人對其自然本源的召喚與回歸,也是保護自然環境的原動力之所在。黃煥彰老師正是這樣的淨心與護生理念的指引下,義無反顧的投身到 臺灣的環保運動當中,並將自己投身環保的經驗和思考,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年輕的人們,以期有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到環保的行動當中。 除了粘錫麟和黃煥彰兩位環保鬥士和環境佈道師外,在幾天的課程當中,其他許多前輩的分享,讓我們從更多的角度瞭解了臺灣人為保護家園,關愛更多的生命所做出的努力。 廖本全老師將整個臺灣以一個生命體的形象展現在大家眼前,引導學員們站在歷史的的長河中去看今天的臺灣的自然生態和社會經濟是如何形成的,讓學員們對臺灣 有了更加全面、透徹和形象的瞭解;李根政老師向學員們講述了臺灣山林的繁盛和衰敗,揭示了臺灣原始森林衰落的過程,發人深省;荒野保護協會的林耀國老師帶 來的臺灣土地與生命的感動,將大自然的美好帶給了在場所有的人,也感染了每一個人;鍾寶珠、陳秉亨、余國信投身環境運動,開展抗爭的經歷和經驗讓我們看到 了臺灣民眾的覺醒和力量;陳志銘檢察官所代表的政府公職人員對環境權益的秉公維護,讓人們看到了依靠法律的力量解決環境的更多希望。 幾天的環境佈道師培訓營課程,讓學員們瞭解了臺灣民間各界在投身環境運動,在同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抗爭的過程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也讓大家對人與自然的關 係,人類社會的發展模式還有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在全世界的其他許多被工業化進程統治地方人們的消費觀和價值觀,一遍又一遍得進行著審思。這些審思和審思後 的領悟,將化為學員們投身環境保護的不竭動力。
:::
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台灣即時空氣質量指數(AQI)
Tainan
的即時空氣品質
2025年04月20日 12時09分
50
優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六小時累積雨量動畫圖
動畫
停止
搜索
search
進階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