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農地上的野蠻遊戲--二部曲
~~爐碴是資源物還是廢棄物?~~
爐碴再利用到不當的地方當然是廢棄物
如果你問國小學生,解釋一下甚麼是資源物甚麼是廢棄物?小朋友會紛紛舉手告訴你,我家的冰箱放在家裡是資源物,丟在農田裡變成廢棄物。我寫得筆記簿是資源物,丟在路上變成廢棄物還會被罰錢。小朋友一致認為所有的物質不管它多貴多好,只要去到不當的地方當然是廢棄物。沒想到這樣的淺道理,政府官員不懂、企業家也不懂?因此廢棄物以再利用名義神奇化身變成台灣土地的野蠻遊戲。
台灣因廢清法漏洞多,且未對廢棄物做明確的定義,所以每每在廢棄物清理訴訟時,不法者往往可利用現行法律漏洞尋找到自己行為合法化的野蠻空間,其中最常見的是「行政法規多、行政函文多、名詞解釋「眉角」特別多、實務見解分歧」。1
中鋼的轉爐石
爐石是煉鋼過程所產生的副產物,原料在高爐裡熔煉成鐵水時會產出高爐石,鐵水在經過轉爐精煉成鋼液時會產出轉爐石,含有氧化鈣、氧化矽、鋁、鐵等成分。中鋼早期每年產出量達數百萬公噸的爐石大多以海拋處理,產生人工漁礁效果。後來聯合國為保護海洋,在1972年通過「聯合國防止傾倒廢棄物污染海洋公約」(倫敦海拋公約)及「1996倫敦海拋議定書」,對海洋投棄行為進行規範。從那時候起,中鋼投入大量人力與經費研究爐石的資源化方案,並以轉投資方式成立中聯資源公司,專責中鋼爐石資源化再利用,並於1999年全面終止爐石海拋。(資料來源:中聯資源公司網站)
轉爐石是在煉鋼過程中,為除去鐵砂礦石雜質,加入石灰石及白雲石等石材當助熔劑,助熔過程中所產生的爐碴,就是轉爐石。中鋼轉爐石的產品認定,是中鋼公司1999年向經濟部申請核准,高雄市政府依相關法規認定為產品。
中鋼轉爐石的主要成分是含氧化鈣41.67%、三氧化二鐵31.2%和其他化學物質;轉爐石經毒性溶出試驗測試,汞、砷、銅、鉻、鉛等重金屬試驗值遠低於法規管制標準,在國內通常被拿來用在水泥原料、道路建築施工及海堤工程材料。轉爐石雖然重金屬溶出慢,重金屬持續溶出的風險實尚待評估,但氧化鈣長期泡水會溶解成強鹼性的氫氧化鈣,不但水的PH會超過12、同時水溶液經光的折射會產生藍海效應,另外三氧化二鐵也會因長期泡水而造成鐵的溶出而導致地下水無法飲用。
依「飲用水水質標準」規定,自來水的鐵含量最大限值是0.3毫克/公升;因為鐵含量高於0.3毫克/公升的水在與空氣接觸後,鐵會被氧化使水變成黃褐色,同時易將衣服染色影響美觀。
康健雜誌第138期指出,美國心臟學會年度醫學會議中曾公布一份研究表明,人體攝取過多的鐵質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加速形成,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當血液中鐵含量過高時,存在體內的游離鐵容易促進自由基生成,恐怕會引發慢性疾病甚至癌症。法國研究人員透過對罹患巴金森氏症病人的大腦進行觀察發現,在產生病變的神經元中,鐵的含量大大超過正常人的水平。他們認為,鐵如果過量,可能會破壞脂類和蛋白質,而引起細胞死亡。
轉爐石再利用
根據中聯資源公司簡介,轉爐石主要用於瀝青混凝土、骨材施工便道、材料定砂覆面材料、填地整地材料。但轉爐石實際再利用時也可能造成一些問題:
- 轉爐石或電弧爐爐碴使用於瀝青混凝土時,經長期雨水沖蝕,部分級配粒料其三氧化二鐵會溶出,粒料變成黃褐色,如同道路如被吐檳榔汁,道路變成麻花道,影響美觀。
- 轉爐石使用於施工便道,由於工程完工後轉爐石鋪設的便道常常未得到妥善清除,而衍生出後端的永久廢棄物問題。高鐵於鹽水溪附近的施工便道、台61線台南段與彰化段的施工便道,便是如此。
- 工程填地最大疑慮為膨脹潛勢,主要原因係轉爐石含有CaO及MgO活性分子所致,故於加工生產階段須先進行安定化處理。當把轉爐石用於道路工程填地材料時,幾年後仍有3%以上膨脹性,如加上溫度效應,甚至可達10%以上。
案例:台江大道是台南市安南區東西向幹線,自土城至三崁店。原訂30米寬改為60米寬,全長約8.8公里。根據台南地檢署調查發現,承包的亦慶營造以8億3千多萬得標,不過他們竟然填了大量的轉爐石,亦慶營造向中鋼購買轉爐石每噸5元,卻以每噸345元土方價格報價,獲取不法利益4000萬元。但轉爐石埋入後的土方後吸水產生膨脹,造成道路凹凸不平最後變成波浪狀。台江大道通車後一年半,車禍頻傳,發生57件,其中46件造成死傷。
歐、美、日各國對於爐碴再利用均有明訂其設計使用手冊(含規範),嚴格限制使用範圍,以確保工程品質與不會被濫用。近年來,歐盟方始將轉爐石增加用於肥料或土壤改良劑,如2010年有133萬噸做農業用途,德國於2011年也有57萬噸做農業用途。然細考其背景原因,主要是過往大量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酸化,不利生產,因此以少量的摻合來中和土壤。其他各國都不曾允許將廢爐碴使用或直接曝露於農地,更何況是水質水量保護區!
作者: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召集人、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
1. 葛光輝,廢棄物清理法中「廢棄物」及「處理行為」之實務見解研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