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層不要掃 諸羅樹蛙卵泡在這裡
雲嘉南特有種「雨怪」或稱「青腰」(台語發音),1995年由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呂光洋鑑定為樹蛙科新種的樹蛙,並以發現所在地嘉義民雄的古地名,命名為「諸羅樹蛙」,近20年,民間團體努力積極倡議保育行動,從友善耕作、棲地維護到環境教育,尤其是破除「掃落葉」的習慣,就是不捨得諸羅樹蛙族群減少無以為繼。
落葉孕育豐富生命
從小學校教育就教導維持環境清潔,得把落葉掃乾淨。但是,落葉卻是底層物種重要的養分來源,更孕育豐富的生命,並成為土地的腐質層。對諸羅樹蛙更是意義非凡,在野草、落葉覆蓋下,每逢雨天稍有積水,正是諸羅樹蛙繁殖的絕佳場所,樹葉間可能就隱藏著諸羅樹蛙的卵泡。
上週五(19日)由環保團體與台南市政府合辦的「地方生態資源共管座談會」,聚集國內兩棲動物研究學者,討論諸羅樹蛙保育之道,學者即指出,落葉對生態是有好處的,人走的步道或許掃乾淨可以,甚至只需把落葉掃到兩旁的草地、表土,其他地方能不掃落葉最好!
嘉南平原上的樹蛙
諸羅樹蛙(Rhacophorus arvalis),分布在台灣嘉義、雲林一帶的竹林;果園、低窪積水處。已知分布海拔在150公尺以下,是難得一見的平原型樹蛙。
呂光洋解釋,諸羅樹蛙是樹蛙科成員,除了晚間配對時會降到地面產卵外,其他時間經常棲息於樹上。氣候條件符合之際,公蛙會到樹冠層的「展示場」鳴叫吸引母蛙;此時母蛙會鎖定心儀的公蛙,爬到樹上,再背著公蛙到樹下落葉層產下卵泡。顯示樹木對於諸羅樹蛙的重要性。
他強調,諸羅樹蛙的卵泡需要暫時性積水環境,尤其要有間歇性的洪氾機制,由目前台灣發現諸羅樹蛙的雲林嘉義台南等地來看,棲息地均距離溪流河川水圳大約不到100公尺的地方,這個特點是觀察諸羅樹蛙棲地重要的指標。
棲地改變、缺雨威脅最大
過去農村社會並不陌生,傳說生吞諸羅樹蛙可以護目。但是隨著墾殖方式改變,農田旁植被改變,圍繞著農田的樹木砍伐殆盡,田埂光禿水泥化,而讓諸羅樹蛙族群退回次生林,尤其是竹林中。
除了農墾方式改變帶來生存威脅,棲地消失與破碎化、棲地污染、農耕型態改變以及氣候變遷影響等,也不斷威脅著諸羅樹蛙族群。
呂光洋指出,水文以及植被的改變,是影響諸羅樹蛙生態的重要因素。尤其已知諸羅樹蛙族群呈點狀分布,保育重點應避免植被減少形成的孤島效應。「一種生物流落到小族群,形成近親繁殖的局面,將使得種族延續十分不利。」特別是遷移性差的蛙類,即使總數有上萬隻,但只要氣候條件惡化(不下雨),就有好幾個小族群消失,影響基因多樣化。
他建議,讓小族群間仍有基因交流的機會,而非隔絕的狀態;還要維護以及棲地的創造,耕種方式若是水田對諸羅樹蛙較為不利,最好是竹林、果園,如荔枝園、芒果園、鳳梨園、芋頭田、甘蔗園、芭樂園、柑桔園、檳榔園、香蕉園等。
友善農耕護樹蛙
為了保育諸羅樹蛙,民間以各種方式致力保育。
「諸羅樹蛙的學名中,Rhacophorus 表示牠們是綠色樹蛙屬家族的一員,而 arvalis 則是農地或耕地的意思,這意味諸羅樹蛙是一群喜歡在農耕地活動的綠色樹蛙,和台灣其他四種喜歡在森林環境活動的綠色樹蛙不同。」(引述自台灣地區兩棲類物種描述資料 )
由此可知,適度的農墾有助於諸羅樹蛙復育,目前任職於嘉義協志高職活動組長賴榮正,便以募股方式,號召350位股民,每股2000元,以契作方式在接近1甲地上,成立諸羅紀農場,推動友善耕作,維持竹林生產,第1年目標全數達成,未來將循此模式逐步收復諸羅樹蛙的棲地。
諸羅樹蛙定居台南方案
保育諸羅樹蛙,台南市政府與民間也不遑多讓。農業局即委託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以台南諸羅樹蛙兩個重要棲地麻豆總爺糖廠及永康三崁店進行調查,做為未來保育行動參考。
另外,民間積極倡議設立三崁店自然公園,也初步獲得台南市政府支持,不但與台糖公司討論以地易地,也透過通盤檢討,將此地變更為公園用地。
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林春富指出,國際間保育方略,對於只有當地才有的特有種,國家要進行相關的保育對策,換句話說就是「自己的物種自己救」,諸羅樹蛙保育需靠公民社會力量。
【系列報導】
- 2014:守住珍稀樹蛙 自然公園還差台糖點頭換地
- 2014:落葉層不要掃 諸羅樹蛙卵泡在這裡
- 2013:保育諸羅樹蛙 三崁店擬成立自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