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水患威脅 政府解編山坡地【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康芮颱風過境,南台灣淹水為患,北台灣暴雨成災,天災殷鑑不遠,行政院居然雪上加霜地提出《水保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環評法修正草案》、《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以及《全國區域計畫草案》,解編全台76%山坡地的水庫集水區,允許部分開發案免環評進駐,對此,近50個民間團體嚴正反對,強調台灣山林早已千瘡百孔,沒有本錢繼續開發。
行政院今年6月14日通過水保局擬定的《水保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現行96座水庫分級劃分,環保署7月27日提出《環評法修正草案》,修改水庫集水區、國家公園等地的環評規範,內政部分別於8月和9月提出《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和《全國區域計畫草案》,刪除水庫集水區公有土地出租、讓售等規定。
■土地超限利用是當前國內水土保持所面臨的根本問題,此時內政部刪除水庫集水區公有土地出租讓售限制的相關規定,將使無數的水土保持工程與造林淪為徒勞。(圖/台灣生態學會 文/楊子磊)
環保團體5日召開記者會細數目前全台水庫的淤積狀況,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直指,根據經濟部水利署官方資料顯示,未來20年台灣將有6座水庫淤滿,包含中部的武界壩、集集攔河堰、士林攔河堰、谷關和南部的尖山埤、鹿寮溪;未來1百年,將有22座的水庫報銷,損失蓄水量高達56%,他痛批:「保護水庫都來不及,竟還要解編集水區的土地。」
維持假象的水土保持
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小林村滅村,重創曾文溪、南化和烏山頭水庫。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員吳仁邦指出,曾文溪水庫於1973年10月31日完工,使用至今40年,有效蓄水量已少了1/3,其中八八風災就貢獻了9,100立方公尺的土沙,更令人憂心的是,曾文溪上游崩塌地上方種滿高山茶,再上面是遠雄計畫建設阿里山樂野休憩中心,日前已通過鄒族部落會議的許可。
吳仁邦說,針對曾文溪上游的崩塌地,水保局投入了1億千萬、分6期進行修補工程,不過該塊山體至今仍在移動中,他直指,這種用水泥、擋護坡、拉鐵網的水土保持工程,只是維持表面假象,浪費更多民脂民膏。
▲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表示,曾文溪流域的集水區在近10年內多了100多公頃的開發面積,此情形加劇了水庫淤積的速度,而曾文水庫自1973年完工以來淤積已達蓄水總量的1/3。(圖文/楊子磊)
除了農業上山、水保工程外,蔡智豪表示,林務局的人工造林計畫,讓高排碳的企業透過「砍大樹種小樹」的方式創造「種樹造林固碳」假象,嚴重傷害水土保育和森林生態系。
草案恐讓BOT就地合法
此外,內政部在9月4日提出全國區域計畫草案,內容將現行「限制發展地區」及「條件發展地區」整併為「環境敏感地區」,並將環境敏感地區進行分級。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指出,計畫草案根本是為了讓統一夢世界、日月潭多起BOT案「就地合法化」,她憂心,草案一通過,這些本來位於自來水保護區的開發案只要提出環境承諾,便允許開發。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表示,政府對水保法中環評的鬆綁,不僅攸關水土保持問題,同時水源區的開發也將影響後代子孫飲用水的品質。(圖文/楊子磊)
環保團體呼籲,社會各界應儘快正視這幾起條文修正案,他們並公告,將於9月14日前往內政部進行公民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