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守護力量 台灣西海岸保育聯盟成立
國光石化確定不落腳彰化大城溼地,可視為台灣環境及公民行動的一項里程碑,但後續相關議題如《溼地法》立法、白海豚保護區劃設等皆未拍板定案,整個西海岸也仍有多起爭議性開發案在進行。
今(21日)在彰化漢寶,包括彰化環保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千里步道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永續聯盟等民間及學界代表,共同成立「台灣西海岸保育聯盟」,盼能延續對西海岸的關懷、串連由北至南的在地守護行動,持續凝聚關心台灣海岸、海洋環境的動能。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國光石化促進社會對話與討論,許多人開始意識到,這樣的開發不只是在地議題,興建後所造成的污染或環境、健康影響,是全台必須共同承擔的風險。
英國有海神 台灣有媽祖
也因此2010年環團及在地團體發起「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濁水溪」環境公益信託,獲得熱烈響應,第一階段200公頃白海豚洄游廊道很快就完成,接下來的第二階段認股也有不少人支持,目前累積將近8萬位「股東」。
至於是否能夠成功將濁水溪口海埔地買下,成為全民資產?孫秀如指出,兩年多來,申請案一直躺在主管機關內政部營建署,她認為,沒有大規模的認股案例可循,是擱置的原因之一。因為台灣的公益信託案例不多,至2011年止,統計僅87件,其中與環境保育相關者更只有1件。
雖然不容易,不過並不是不可能,她舉英國「海神計畫」為例,國民信託組織(National Trust)有鑑於海岸退縮嚴重,自1965年起推動,截至目前,守護的海岸線總長已達710英哩(約1143公里),幾乎等於台灣海岸線長度。孫秀如打趣地說:「英國有海神,我們也有媽祖啊!(中華白海豚又稱媽祖魚)」
相較於英國,台灣還在學步階段,西海岸保育聯盟將持續推動濁水溪口海埔地及其他環境公益信託,讓海岸守護符合「開放參與」、「公益性明確」、「恆久保存」原則,不再隨意受政府、財團把持,真正永續守護環境。
凝聚守護力量,盼公民意識覺醒
多年來積極搶救桃園藻礁的桃園在地聯盟成員潘忠政說,「唯有公民意識覺醒,才能讓政治人物低頭!」他認為西海岸保育聯盟整合了從前各地單打獨鬥的行動,可擴大影響力,讓更多公民關心海洋及海岸議題。
長期投入海岸廢棄物及毒物監測的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員吳仁邦也指出,台灣是一海島國家,但海岸法擱置立院十餘年,缺乏完整規劃的國土開發及氣候變遷,已逐漸掏空台灣海岸。
他以台南黃金海岸為例,十年前沙灘面積仍有500公尺以上,但現在嚴重退縮,美麗沙灘早已不見。而目前政府積極推動「填海造島」計畫,但卻未向大眾充分說明,此計畫將對海岸線造成什麼影響。
未來西海岸保育聯盟也將陸續彙整各地海岸環境監測資料,並推動資訊公開,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海岸究竟出了啥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