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醫師生採集》曾文溪出海口 挖出輻射土【自由時報記者吳俊鋒/仁德報導】
〔記者吳俊鋒/仁德報導〕中華醫事科大護理週活動的師生影展昨天揭幕,除了巡迴各地進行環境監測所拍攝的照片外,並呈現採集檢驗的土壤樣本,各種污染嚴重,甚至有輻射反應,讓學子們瞭解台灣飽受污染的實況,攜手守護下一代。
這次的大地監測是由華醫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與台南社區大學合作,師生一起巡迴各縣市記錄、採樣,昨天展出近年來的成果報告,檢驗環境多達三十處,包含農田、魚塭、河岸、山坡、馬路邊、棄土場,多為重金屬污染,曾文溪出海口的土壤則呈現輻射反應。
輻射量0.6微西弗 比正常值多5倍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表示,採集當地漂沙檢測後的輻射量平均為○.六微西弗,比一般正常值○.一微西弗,多出五倍,是否與被偷倒事業廢棄物有關,必須繼續追查。
呈輻射反應的土壤有黑色的表層,質地並未太粗糙,師生團隊採集時原以為是油污,燈光直接照射下,可看見許多反光的亮點,令人驚奇。
晁瑞光說,他閱讀過五○年代的報導資料,曾文溪出海口地質疑似含有重土礦,相關單位可再深入釐清,若檢測屬實,也可能是造成輻射反應的原因,雖然呈現數值短時間內對人體無害,但至少公部門得在現場設告示牌,一般民眾應避免長時間在現場暴露。
市政府環保局長張皇珍指出,一般X光照射量為四百微西弗,收到台南社大的檢測數據後將前往勘查,必要時將商請原子能委員會協助。
除了曾文溪出海口的輻射反應之外,其餘都是重金屬的毒害,二仁溪主要是電子廢棄物,七股區台六十一線旁則是鋼鐵廠爐渣與集塵灰等。
黃煥彰強調,以宏觀面而言,人、環境、健康都在護理範疇裡,尤其採樣的場域有許多農田與魚塭,會經由食物鏈到身體內,不能不謹慎,大地監測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中華醫事科大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為學生導覽,說明巡迴各地進行環境監測,所採樣土壤的污染情況。(記者吳俊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