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竹溪河床椰子樹 恐礙防洪【聯合報】
台南竹溪河床椰子樹 恐礙防洪
2025-03-19 00:51 聯合報/ 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
台南市竹溪整治後河床被發現長出華盛頓椰子樹,環團擔心影響防洪。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區唯一露天型河流竹溪經整治、環境美化有成,多年未見的翠鳥回來棲息,河床上卻長了多棵華盛頓椰子樹,月見橋西北側的月見湖,淤積長滿雜草,環團認為椰樹恐影響防洪,雜草也危害青蛙棲息,應移除、回歸原貌;議員也要求妥善處理。
南市水利局長邱忠川說,河床上有多棵華盛頓椰子樹,將和農業局討論,若未來會影響水流,會做適當處理,至於月見橋西北側河床因淤積而成雜草地,會詢問專家意見再決定如何處理。
竹溪完成第1、2期整治後恢復自然美麗河景,加上竹溪橋與金湯橋間的哈赫拿爾森林改善工程也在去年完工,以及今年初整建落成的竹溪寺,讓流經體育公園的竹溪成為市區重要觀光景點。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說,因水質改善,且水泥物少,營造友善的生態環境,連多年不見的翠鳥也回來了。
晁瑞光發現,竹溪河床疑因小鳥銜種子至此,長出近10棵華盛頓椰子樹,有的高度已超過1公尺,若持續成長,恐影響水流,不利防洪,應及早移除,免遺後患,另外半月造型的月見橋下規畫有100公尺寬的月見湖,不過,多年來泥沙淤積,過半變成雜草地,原本適合青蛙棲息,因環境改變青蛙變少了,建議恢復原設計的樣貌,能兼具景觀及滯洪沉砂功能。
市議員李啟維表示,竹溪整治後環境更美麗,也更親水,每到春天花季,遊客更多,因此,上游水質的持續整治更為重要,樹木則要適地適種,行水區非人工栽植卻長出華盛頓椰子樹,應考量到未來是否影響行水和景觀,做妥善處理,以免衍生更大的問題。
竹溪下游流經南山公墓,民間為了守護南山公墓,爭取登錄文化景觀及反對竹溪未來整治改善水泥化;守護南山公墓的文化、環保團體也發起連署行動,目前92個團體連署,並發起成立「台南市南山公墓國家墓葬文化歷史生態博物館促進會」。
南市竹溪水質及環境改善,翠鳥也來棲息。圖/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