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再利用成假象?環團批政府焚化、燃料化加劇污染【工商時報】
2024-10-18 · shelly · 事業廢棄物 · 點閱數:34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1018700976-431401
看守台灣、台南社大及荒野保護協會與國際污染物消除網絡(IPEN)合作,18日提出廢棄物燃料化的研究報告。
近年台灣廢棄物迅速增加,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林奕均解釋,原因包括台商回流、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帶來的消費行為改變、半導體產業擴張等多重因素,台灣廢棄物總量已從2016年的2897萬噸增至2023年的3324萬噸,增幅高達427萬噸。依環境部相關計畫指出,到2025年前更規劃推動更多SRF使用,預計每年增加118.6萬噸。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以2023年來看,當年事業單位共申報14萬噸廢塑膠申報再利用,但當年有11萬噸廢塑膠用來製造固體再生燃料(SRF)、2.17萬噸做為輔助燃料,意謂幾乎全數事廢再利用都是燃燒處理,呼籲應比照歐盟優先重回產品製造領域,而非直接填地、燃燒。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林政翰補充說,如近期就有檢調發現有SRF製造廠與其他廠商假交易,謊稱銷售SRF成品,但卻是棄置於土地上。
看守台灣協會、台南社大及荒野保護協會呼籲,政府必須重新審視當前的廢棄物管理政策,一味擴建焚化設施與推動廢塑膠燃料化,並無法有效解決垃圾問題,反而會加劇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政府應加大力度推動廢棄物的再生利用,並落實生產者責任制,確保產生的每一份廢棄物都能被有效處理進入物質循環中。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說,多數廠商不會把還有利用價值的廢塑料申報為廢棄物,更常見為申報為副產品,並會優先選擇原型使用、不行的話破碎造粒售出,再次等的廢塑料則會做成SRF,若無法製成SRF才會由焚化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