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危機 環團:SRF、擴建焚化廠無法解決 源頭減量才是解方【聯合報】
垃圾危機 環團:SRF、擴建焚化廠無法解決 源頭減量才是解方
2024-10-18 12:55 聯合報/ 記者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看守台灣協會、台南社大、荒野保護協會今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加大力度推動廢棄物再生利用,並落實生產者責任制,確保產生的每一份廢棄物都能被有效處理進入物質循環中。記者葉冠妤/攝影
看守台灣協會、台南社大及荒野保護協會今公布廢棄物燃料化問題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現有垃圾處理設施量能已經超過需求,但垃圾總量卻仍不斷攀升,政府如果持續建設更多焚化設施,將進一步妨礙零廢棄目標,呼籲政府應將源頭減量、資源回收才是核心解方,而不是大力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等廢棄物燃料化、擴建焚化設施。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林奕均說,早在2003行政院曾提出「垃圾處理方案檢討與展望」,宣誓垃圾零廢棄,但廢棄物產量卻從2014年以來不減反增,從2865萬噸上升至去年的3324萬噸,遠超過當初設定的減量目標。政策初衷為逐步淘汰焚化爐,2026年全面除役,但目前不僅沒有任何焚化爐退役,還計畫擴充處理量能,與目標嚴重背道而馳。
林奕均說,廢棄物產量增加的原因包括台商回流、中美貿易戰、半導體產業擴張等多重因素。根據統計,台灣的廢棄物總量已從2016年的2897萬噸,增至2023年的3324萬噸。政府違逆淨零、循環經濟潮流,進入大開發時代,讓淨零轉型淪為口號,像是化石燃料產品、半導體、石化業、營造業都持續增加。
他說,政府未從源頭減量,反而著力在末端改善處理廢棄物,推動廢棄物燃料化政策,使焚化爐與SRF設施大量出現,化垃圾榮景為「熔」景,鼓勵廢棄物拿來焚化,但對於SRF品質管制、廢棄物總量管制還是非常薄弱,報告就指出,2021年到2025年,政府計畫增加118.6萬噸/年的廢轉能設施量能,遠超過可燃廢棄物實際需求量。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也說,近年事業廢塑膠再利用雖然顯著增加,但幾乎全數進行燃料化。2023年,台灣有11萬噸廢塑膠被用來製造SRF,另有2.17萬噸直接作為輔助燃料,兩者合計13.17萬噸,與14萬噸的申報再利用量之間差距僅0.83萬噸,意味著無法實現真正的資源循環。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林政翰則表示,部分SRF製造商製造亂象,像台南佳里的某些公司非法堆置大量廢料,不僅將廢料隨便堆置在農地上,也混雜不符規定的廢料,甚至與其他廠商進行假交易,謊稱SRF成品銷售。這些行為不僅汙染環境,還時不時引發火災,產生戴奧辛。這些都顯示SRF有必要加嚴管理,尤其是高鹵素廢棄物的處理。
但他也憂心,地方稽查人力吃緊,恐怕無法負荷,未來只會發生更多狀況。林政翰也說,SRF是再生燃料,但絕對不是再生能源。
看守台灣協會、台南社大及荒野保護協會呼籲,政府必須重新審視當前的廢棄物管理政策,擴建焚化設施與推動廢塑膠燃料化,並無法有效解決垃圾問題,反而會加劇環境汙染與資源浪費。政府應加大力度推動廢棄物的再生利用,並落實生產者責任制,確保產生的每一份廢棄物都能被有效處理進入物質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