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目擊》非法棄置廢棄物手段變變變 汙染20年難消除【公視新聞】
柯金源 張岱屏 顏子惟 / 採訪報導 2021-03-26 19:51 最後更新:2021-03-26 21:09
從有工業生產以來,廢棄物的處理就是一個問題。有些不肖業者為了節省成本違法棄置,棄置方式也不斷地演變。從早期掩埋在廠區四周,到90年代大量棄置在河口或海岸。其中大肚溪河口的有害集塵灰,就是著名的案例。今天島嶼目擊要到彰化濱海地區,看看事業廢棄物非法棄置的場址,歷經二十年有什麼改變?
一顆顆咖啡色圓形的小球散布在河口,這不是巧克力,而是重金屬、戴奧辛超過管制標準,會溶出毒物的有害事業廢棄物-集塵灰。
「你看,集塵灰,小粒的這個全部都是,這都是集塵灰,這個就是爐碴,這個都爐碴。」資深記者柯金源說道。
大肚溪出海口被棄置廢棄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直到2011年,台南社大舉發大肚溪口被非法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權責機關開始進行移除計畫。2020年,環保署補助進行移除作業,共移除集塵灰和爐碴4275公噸。
資深記者柯金源帶著鏡頭回到10年前的拍照地點說:「我們又回到十年前拍這張照片的地點,用前後對照來看,集塵灰跟爐碴是少了一點,但是現場還是布滿了這些十年前的有害事業廢棄物,這就是被汙染之後,你要恢復到原來的環境是相當困難。」
有些事業廢棄物已經堆積成海堤的一部分。在大肚溪出海口南側的這片海堤,走近一看是由爐碴、營建廢棄物、塑膠廢料等混雜膠結而成。在潮來潮往的侵蝕下,這些廢棄物不斷崩落入海。另外附近的魚塭區,也有隱藏版的廢棄物棄置場址。
「我們現在就在彰化伸港全興海岸,1990年代我們就在魚塭的產業道路旁邊,就看到有一些集塵灰或爐碴棄置,現在來看已經長滿了很多的灌叢,這整個海岸地帶到底還有多少的隱藏版棄置場,不曉得。」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曾經列管的廢棄物非法棄置場址共870處,仍在列管中的場址有323處,其中有害事業廢棄物棄置場有87處。違法棄置的手段也不斷地演進,過去是直接棄置,現在很多案例,則是假再利用的漏洞行棄置之實。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表示,其實這些有列管的場址,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而已,其實有太多的廢棄物,尤其是農地魚塭上的廢棄物到處都是。
黃煥彰認為,要遏止非法棄置,法規和稽查面都必須加強。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建議,回歸到環保署本身的管理,辦法要明確,再來就是稽查要嚴格,第三個就是類似的案件出來以後,到地檢署應該就啟動扣押財產。
大肚溪口有害廢棄物清理歷經十年,政府耗費四億,但生態仍難以回復。不過全台還有數百處棄置場所,至今難以完全移除。事業廢棄物的管理和查緝,該如何補破網是迫切要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