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塘悲歌 一口口被無情埋掉(聯合報)
2017-09-22 23:17聯合報 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
台南市新化區有部分幽靜的埤塘仍保存著,沒有遭到破壞,也是亟待守護的埤塘。 圖/莊孟憲提供
曾有近萬口埤塘的「千塘之鄉」桃園,埤塘快速消失,現存不到3千口,讓擁有近5千口埤塘的台南,躍居全國埤塘最多城市。台南的埤塘因劃入都市計畫範圍,或居民對埤塘沒感情,也正一口口被填平。學者倡議守護埤塘,「就像物種消失一樣,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早期沒水庫,先人築堤蓄水成埤塘,除供灌溉,也是維繫聚落命脈的水源。各地埤塘見證祖先開墾的歷史,也是社會文化與經濟資產,但隨著產業變遷,埤塘經濟價值減低,逐漸被忽略,陸續被填平,蓋起建築。
台南市歸仁區保西代天府前仍保存石碑,記載舊社碑圳的用水分配,相當有意思也很珍貴。 記者鄭惠仁/攝影
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老師莊孟憲,由保護樹蛙,進而研究埤塘。他與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嘉南農田水利會合作,清查台南埤塘約5千口,有30多口屬水利會,多數為私人所有。其中,市中心周邊的埤塘近6年減少一成以上,新化地區更有16%,預估10年後埤塘數量將僅剩6成。
台南市歸仁區紅瓦厝國小過去是塊大埤塘,也是許多居民小時候的回憶。 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歸仁區鐵馬道網室蔬菜園旁原是埤塘,兩年前填平,埤塘又少了一口。 記者鄭惠仁/攝影
歸仁區紅瓦厝國小總務主任徐耿肇與多名高中老師長期研究地方文獻,也憂心埤塘一口口消失。他說,歸仁、關廟區一帶原是重要穀倉,但越來越多埤塘被劃進都市計畫範圍,填平後沒有耕作,待價而沽,或蓋起一棟棟房子。紅瓦厝國小校地早年就是大埤塘,10多年前填平,成了學校。
台南市安南區九份子原為較低屋濕地,重劃後土地墊高,僅留一水道,蓄水功能大降。 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說,安南區九份子過去多魚塭與濕地,是重要蓄洪地。近幾年土地重劃後墊高,僅留一條水道,導致時雨量達5、60毫米,原本就常淹水的海佃路,淹水更嚴重,甚至淹到海尾朝皇宮前,「社會為埤塘消失,付出慘重代價。」
莊孟憲結合台南、曾文社大,走進社區倡議護埤。團隊成員發現,多數居民對埤塘並無感情,認為沒有經濟價值,甚至擔心埤塘孳生病媒蚊,希望填平。為扭轉局勢,莊等人安排孩子到埤塘做生態調查,聽老師說埤塘在地故事,才慢慢讓社區住戶對埤塘另眼看待。
真理大學老師莊孟憲進入社區,帶領學生認識埤塘。 圖/莊孟憲提供
社大團隊在六甲區,推動守護菁埔埤,設計埤塘課程,並用藝術融入生態環境,喚醒在地人對埤塘的重視。下一步要結合社區營造,讓居民動手守護與美化。
莊孟憲說,俗諺「庄頭多一個堀,庄內就多一尊佛」,點出早期埤塘對農業經濟的重要,因為有了埤塘,用水才能無虞,得以農耕,農民有了經濟收入,才可供養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