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眉埤土污嚴重 林淑芬:桃市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民報】
程士華、李冠伶/綜合報導 2017-07-27 08:00
綠色陣線協會理事林長茂與立委林淑芬25日至桃園滲眉埤污染上游農地勘查,發現現場惡臭難聞,除了土污,空污也很嚴重。圖/擷取自林淑芬臉書直播畫面
25日《壹周刊》披露,桃園蘆竹與大園區交界的滲眉埤有97公頃的農地受重金屬汙染而被迫休耕,但在監委勘驗後,疑似有人在受汙染的土地上種植稻米,讓人質疑受汙染的稻米是否有流入市面;對此,桃園市政府聲明表示,昨(26)日已派員前往滲眉埤周界巡查,未發現公告污染農地有種植稻作情形。且自公告汙染地禁止種植農作以來,每2個月會定期派員至污染農地進行全面巡查,確認未有違規種植稻作情形。經本報進一步暸解,環團對市府處理態度輕忽,十分不滿,不排除再次公布檢測數據。
桃園大園區滲眉埤埤塘附近因工廠偷排廢水,土壤遭到重金屬污染嚴重。而超過3公頃的農田上,竟然被發現種植水稻,而且疑似銷往當地農會。當地居民表示:「農委會有來說,這邊的米沒事,但我還是選擇不吃。」桃園市環保局表示,將會再檢測農作物,若作物重金屬超標,將會銷毀。
滲眉埤位於大園區與蘆竹鄉交界,約20公頃大,是過去周邊120公頃農田的主要灌溉水源。但在2015年2月環保團體及立委林淑芬便開記者會表示,「台南社大團隊調查發現滲眉埤底泥受到銅、鋅、鎳、鎘等重金屬嚴重汙染」,並且希望桃園市長鄭文燦,應好好調查宇鴻與滲眉埤污染案,以免危害民眾健康和生態。
立委林淑芬昨(26)日也至現場視察,並透過臉書直播。直播影片中,埤塘乾涸的泥土上有著綠色、紅色的重金屬汙染,旁邊也有偷排汙水的管線。對此,林淑芬質疑,宇鴻的「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廠排放了20年的廢水,而靠埤塘灌溉的農地所種出來的稻米,究竟被誰吃下肚?政府為何會允許在特定農業區設立有害事業廢物處理廠?林淑芬也表示,希望前瞻建設納入灌排分離,畢竟「乾淨的農地是食安第一道防線」,希望政府能聽的進去。
另外林淑芬也至上游宇鴻廢棄物處理廠隔壁的農地視察,表示在宇鴻隔壁就能聞到一股惡臭;而最近也有環保團體對此塊農地作檢驗,檢驗結果顯示銅、鋅皆超標,但卻未被列為汙染管制區,仍繼續種植稻作。林淑芬在直播中便感嘆,政府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們也沒辦法。
宇鴻工廠空汙嚴重,工廠還維持低度運作。圖/擷取自林淑芬臉書直播
宇鴻工廠從外面可看見工廠內雖破舊,但仍堆著許多雜物。圖/擷取自林淑芬臉書直播
對於滲眉埤的汙染問題,桃園市政府表示,環保局已於2016年針對滲眉埤引灌區122公頃農地進行污染調查,並公告15.95公頃農地為受汙染禁止種植區塊。媒體所報導的農地非屬公告之污染農地,也並非引灌自滲眉埤,該農地稻作目前尚未收穫,環保局也已前往採樣化驗,並通報農業單位至現場進行農作物控管,希望能釐清民眾疑慮。
另外桃園市政府也表示,自2016年9月公告以來,環保局每2個月會定期派員至污染農地進行全面巡查,確認未有違規種植稻作情形,也都有掌握滲眉埤下游農地品質狀況。另外環保局也積極向環保署取得補助經費,開始執行污染農地整治計畫,預計於2019年底前完成整治並解除列管,並移請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拍賣宇鴻公司所有動產及不動產作為求償。
針對市政府的聲明,昨天陪同林淑芬一同到現場視察的綠色陣線協會理事林長茂清楚指出,滲眉埤污染範圍在過去為15.95公頃農業用地,土壤污染問題非常嚴重,桃園市政府與環保局全都置之不理。這還是下游的污染問題。因為從2014年在市長選舉期間,參選的鄭文燦也一同出面向時任的市長吳志揚抗爭,直至鄭文燦當選市長至今,已經過了3年,污染已經蔓延到現在所看到的上游土地,工廠埋了暗管偷排廢水,農地已經明顯受到污染,這已經不僅是土壤污染問題,還包括水污染與因除污不良造成的空污問題。桃園市政府顯然是輕忽了正在發生的問題,有否做上游土壤與水源的抽測?根本連農地使用警告標示也沒做!
林長茂更指出,桃園市長鄭文燦當選就任後,為了滲眉埤土污問題,幾度有居民及里長包圍市政府表達抗議,但仍未見積極處理態度。2015年以來綠陣與各環保團體,還包括台大公衛院,提供相關土污的環境影響報告,警告農地使用的水源污染外,土污標準值也已經超標。以重金屬銅為例,農地作物標準值為200,但上游抽測已經嚴重超標達3,000以上!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也曾參與土污管制應納入底泥檢測的修法,而今市政府環保局的土污管制卻完全不照正常程序檢測。
針對市政府將向環保署爭取補助經費,處理土污整治計畫,林長茂不滿的說,鄭市長早在上任前就已經知道土污嚴重問題,上任後卻沒編列預算?甚或是第二預備金也可以立即使用,這是有心無心做的問題。不也擺明了選前騙票,選後跳票!至於2019年底前要移請行政執行署強致執行拍賣宇鴻,林長茂不抱期待的說,到那個時候,財團該移轉的產權早就移轉,眼前可以做的為什麼不做?林長茂氣憤的表示,桃園市政府若不再積極處理,不針對問題解決,他將不排除再度開記者會,公佈最新的污染數據、污染範圍與檢測程序,以提醒政府別再逃避。
責任編輯/李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