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節電政策的民間觀察
文/再生能源專案 2015/10/08
行政院在今年四月提出總預算30億的『智慧節電計畫』,讓各地方政府提出節電計畫,針對機關、住宅及服務業三大部門進行節電,目標是較去年同期用電省下2%。然而,此計畫已進行約半年,根據台南市智慧節電網的資料,台南市整體的用電量並未減低,反倒是持續成長4.56%。在其他縣市的情況,也不樂觀,最初預計要省電3%的新北市,目前是用電成長4.40%,全國的節電情形也是不減反增,用電成長了3.84%。
台灣民眾對於「節能減碳」這個口號應不陌生,因為政府過往推行過許多相關政策,像是政府機關及學校的四省專案計畫、夏季節電競賽等等,但是為何民眾對於「省電」興趣缺缺?已經實行了半年的智慧節電計畫效果不彰的可能原因為何?
我們先來檢視台南市政府打算如何運用這筆節電預算,泛科學根據縣市政府在網站上的公開計畫書,做了以下的圖表分析:
(圖片來源: 泛科學網站)
原因一:高估節能獎勵和競賽的節能成效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市府在「設備汰換」與「節電競賽」投入的經費佔比最重,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市府認為有近70%的節電成效會來自「節電競賽」和「節能獎勵」,目前市府已經辦理八種節電計畫項目,對象包含中小企業的節電競賽、集合式住宅的節電競賽,以至於服務業用電大戶的節電競賽等等,舉辦比賽和活動的經費都執行了,但用電量不減反增,市府也許太過高估節電競賽所帶來的節電效益。倘若市府將更多資源分配到能源教育推廣、稽查輔導等方面,是否會有不一樣的成效出現。
原因二:智慧節電計畫時程過於倉促而短暫
事實上,這次中央發布的智慧節電計畫來的過於倉促,地方政府必須在短時間內提出僅僅一年的節電計畫,提交中央審查,計畫通過後,又必須想方設法在短時間內立竿見影。然而,民眾的行為和思想的轉變是需要時間的,更何況我們更加期待這次的政策不僅是做節電,更是在替往後的能源轉型打基礎,要做能源轉型的話,一年恐怕是太不足夠吧。
原因三:用電資料的掌握不齊全
首爾的「減少一座核電廠」經驗中,成功的盤點了各部門的用電資料,因此了解了哪個地方是最耗電的,從中改善達到節電成效。相較之下,台灣各地方政府在執行智慧節電計畫時,紛紛表示台電公司未公開三大部門的用電原始資料,而造成分析比對困難。又或者,知道了各區的用電量,卻不知道是那些因素造成用電量激增或削減。
以台南市為例,智慧節電網站上公布今年四到八月間,節電量的最後四名為西港、白河、後壁、東山,然而市府卻表示不知道造成其用電量驟增的原因為何。其實,節電的思考模式,不只是減少用電,也是抑制用電量的增加,面對這樣的情形,市府能做的事情很多,諸如成立納入民間社會力的委員會,來進行每個階段的集思廣益,進一步針對後四名的區域進行節能輔導,協助他們進行改善。
「能源轉型聯盟」的民間評比指標
今年七月,民間關心能源議題的團體,共同組成「能源轉型聯盟」,要以民間力量來監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智慧節電計畫。我們提出五項指標和兩個加分題,要來評比各區的施行成效,指標如下:
- 成立納入民間社會力的能源委員會
- 推動地方能源自治條例
- 捲動民間資源之政策機制設計
- 掌握地方能源使用狀況
- 行政資源投入多寡
- 加分項目:抑制尖峰用電成效、促進其他公益性
這項民間評比結果將在年底公布,民間評比的指標意義在於,並非只用「省下多少電」來做評比,而是各地方政府是否在對往後的能源轉型,有開始進行一些基礎的努力事項。儘管目前看似節電的成效不樂觀,但仍期待政府不要再以消化預算的心態來執行本次的節電計畫,而是真正開始落實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