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議題影片介紹
上傳者: pts | 建立時間: 2010-11-16
梅姬颱風和東北季風,帶來了破紀錄的豪雨,10月21日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一點,蘇澳降下134毫米雨量,下午一點到兩點,又倒下181毫米,刷新蘇澳站設站以來的紀錄。雨量最大的這兩個小時,成為蘇花公路大崩坍,數十輛遊覽車受困蘇花的關鍵時刻。遊客經歷土石掩埋、車輛摔落山谷,在落石和暴雨中求生的恐怖過程。

蘇花公路是花蓮到北部最重要的交通動脈,雖然公路局每年投入數千萬進行公路維護,然而只要遇到50豪米以上的颱風豪雨,就可能發生坍方或路基流失。公路 局認為,這些脆弱路段已經不能用常態的公路修護方式做改善。今年四月,由公路局提出的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定案,取代爭議多時的蘇花高計畫,將蘇花公 路蘇澳到東澳、南澳到和平、以及和平到崇德三個路段,利用三段長短隧道進行截彎取直。
這個被稱為「蘇花改」的計畫將耗資485億,預計工期六年半,在今年十月進入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張勝雄認為,建立公路的預警系統,在邊坡或道路裝設偵測器,當有落石或土石移動,就要進行封路,是現階段應該著手的方向。
除了建立公路的預警系統之外,張勝雄也認為,應該改變對公路的高度倚賴,提高鐵路的運量與服務品質,落實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東部運輸系統。

面對蘇花公路的大災難,除了等待一條蘇花改之外,建立公路預警機制並提升鐵路的運量,才是當務之急。
節目網站:
http://web.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1560
http://www.peopo.org/island
http://www.pts.org.tw/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