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議題影片介紹
上傳者: pts | 建立時間: 2010-11-11
美國西北地區,是鮭魚的故鄉,近年來因為環境惡化,鮭魚也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為了拯救鮭魚,西雅圖對水污染做了許多限制,甚至開始改善都市的排水系統,這對於常常面臨淹水問題的台灣,又有什麼啟示呢?


老印地安人認為,鮭魚是上天賜給的寶藏,從生態系的觀點來看,也的確如此。產卵後死亡的鮭魚軀體,是土地有機質的來源。在西雅圖地區的小溪、湖泊幾乎都 是鮭魚洄游產卵的路線。然而鮭魚對水的變化也是最敏感的,一旦水質受汙染、水溫升高或水文改變,就會嚴重影響鮭魚的生存和繁衍。
都市的雨水逕流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質,包括重金屬、農藥等等,對於河川是一大污染。長久以來,要怎麼樣去處理雨水逕流的污染,是件讓西雅圖市政府兩難的 事。如果要把所有的雨水逕流都集中排放到汙水處理廠,成本太高。遇到暴雨,汙水廠也無法負荷,但是如果不去處理,眼見汙染物質隨著雨水沖刷流到溪流,又會 讓已經瀕臨絕種的鮭魚繼續受到威脅。2000年開始,西雅圖市政府著手進行自然排水系統的計畫。
傳統的排水溝渠,要讓雨水逕流以最快速的方式排到溪流或海灣,但是自然排水系統的目的,是要慢。西雅圖工務局把原本的兩線道改造成一個曲線型的單線道, 這樣一來,不但車速減緩了,也讓雨水有更多停留的空間。路兩邊是種滿植栽的草溝,連接住戶的庭院,當雨水順著斜坡流進草溝時,草溝的植物就會發揮像吸水海 棉一樣的功能。西雅圖工務局在施工前後進行監測,發現99%的雨水逕流都可以被植物與土壤吸收,達到淨化的效果。
另一個充滿挑戰性的自然排水計畫,被稱為「小瀑布」(CASCADE),這裡是坡度陡峭的斜坡,過去雨水幾乎是直接沖刷到下游的低窪地,於是設計師模擬自然的瀑布,層層攔截水流。
自然排水系統的造價,只有傳統排水設施的一半,最重要的是,它不像硬體工程會老舊損壞,隨著植物的生長永遠不會折舊,反而創造了生物可以棲息的空間。

華盛頓大學教授NANCY ROTTTLE規劃了未來100年,西雅圖地區綠色建設的藍圖。所謂「綠色建設」並不只是公園綠地,而是結合排水、生態、遊憩、節能減碳等多功能的設施,這樣的構想一步步落實在新的社區規劃上。



鮭魚,是西雅圖開始保護河川的原動力。從這個原點開始,西雅圖重新去思考城市與水的關聯,模仿自然的水文系統,逐漸擴大城市中可透水的鋪面。台灣沒有鮭 魚,但大城小鎮淹水的場景,卻年年上演。上百億的治水預算,是忙著做大建設,還是從最基礎的街道邊緣開始做起呢?
節目網站:
http://web.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1219
http://www.peopo.org/island
http://www.pts.org.tw/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