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議題影片介紹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 爐碴何處去 上傳者: pts | 2010-08-16
![]() 台灣一年因為電弧爐煉鋼,產生150萬噸爐碴廢棄物,這些爐碴裡,含有鉛、鋅、銅、鎳等重金屬,環保署認為爐碴內的重金屬不易溶出,因此開放再利用,做為道路級配、水泥原料。 問題是,重金屬是否真的不易溶出,還有待舉證。但是有業者將爐碴非法棄置,還有的將爐碴混入重金屬含量高,而且含有戴奧辛的集塵灰,導致接二連三爆發爐碴與集塵灰非法棄置或不當再利用的事件。 廢棄物管控不善,最後污染都回歸土壤。爐碴混合集塵灰污染土壤的事件像未爆彈,如果不積極管控,類似戴奧辛鴨、重金屬稻米等公害事件,隨時都可能引爆。 |
|
||||||||||||
![]() ![]() 台南縣七股鄉鹽埕村,是一個典型的海邊小鎮,七股潟湖風光明媚,村民依海為生。沒有化工廠污染,這裡的牡蠣特別肥美香甜。平靜的小鎮,最近因為不遠處台61線被發現路基滿佈爐碴,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 中華醫事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拿著竹子敲打爐碴土堤,他說:「61號公路的級配,把爐碴拿來當級配,現在變成魚塭的土堤,像這一顆應該就是集塵灰。 還是有發現集塵灰,戴奧辛含量一定超過土壤管制標準,集塵灰是有毒廢棄物,怎麼會有集塵灰在公共工程裡面?」 爐碴是煉鋼時爐床底部產生的廢棄物,重金屬含量高,依台南社大今年四月的採樣,包括鉛、鋅、銅、鎳,都超過土壤管制標準。 爐碴重金屬不易溶出? 環保署認為,爐碴性質穩定,而且重金屬不易溶出可再利用。環保團體卻質疑,爐碴經過長期風吹日曬雨淋,難保不會溶出或風化成微細顆粒,進入食物鏈,基於保障民眾健康,爐碴再利用應該避開土壤、水源等敏感用途。 ![]() 公共工程應建立爐碴再利用工程規範 ![]() 黃煥彰認為,路基臨近水源,而且是和魚塭共用的水域,如果用來做道路,變成一個河道的土堤,對河道安全影響相當大。他呼籲公共工程應該建立嚴格的施工標準及規範,否則將帶給當地居民很大的災難。 鹽埕村民李銀治說,台61線在興建時,有包商把還有餘溫的廢鐵爐碴直接倒在路基,不符合再利用程序。他曾經被聘為臨時工從爐碴堆中撿拾鐵片。當時他不知道那就是爐碴,否則一定反對到底。 無辜漁民恐慌 爆衝突 ![]() 消息曝光後,龍山村民來了兩部卡車,到鹽埕村抗議,鹽埕村民不甘示弱,全身包得只露出兩個眼睛,正在挑牡蠣的婦女也跑來助陣。 「我們龍山村全都靠蚵仔生活,這邊田也種不起來,都是鹹水,全村人都靠養蚵仔。」龍山村漁民陳祥麟說,污染消息曝光,消費者對七股的蚵仔沒了信心。 政府未防範污染在前,事後又未即時處置,讓無辜的漁民產生衝突。為了避免爐碴再利用引發疑慮,學者建議爐碴不應該只開放、不管理,應該訂定更嚴格的管理規範。 爐碴再利用應避開土壤、易淹水地區 ![]() 事後環保署也正面回應,修正爐碴再利用規範,不得與土壤接觸、不得用於農業用地、或自來水保護區。 環保署土污基管會執行秘書蔡鴻德表示,已經要求工業局修訂爐碴再利用規範,希望爐碴不要跟土壤接觸、不要影響到農地,因為農地要種植、養殖、畜牧。另外 也不能影響到水源區,「這是一貫堅持的原則」。至於其他管道如何再利用,他認為只要有法令管制,應該就沒有問題。 不過,如何監督業者合法再利用、並且舉證爐碴再利用的確沒有危害,同時避免爐碴被非法棄置,環保署有必要提出更嚴謹的規範,才能說服民眾,減輕對爐碴的疑慮。 爐碴堆置農地已半年 至今未清除 距離鹽埕村1小時車程外的台南縣後壁鄉,去年底也發生爐碴堆置污染農田事件,環保署檢測總計有5筆農地,鉻濃度超過土壤管制標準。在農地上堆置爐碴已經違反區域計畫法,但事件至今已半年,爐碴依然尚未清除。 ![]() 蔡鴻德說,已經確定超翔是污染行為人,而污染到農地就要負責鏟除、銷毀、整治,然後才還給農民,這些農地最後要經過環保局驗證,才會給農民種植。 稀釋法整治農田 總污染量並未減少 環保團體則質疑,農地污染後多半採「稀釋法」整治,並立即恢復耕作。但稀釋法只是暫時讓污染不要超過標準,污染物濃度並未減少。過去環保署用稀釋法整治的農地,後來證實,再度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比例相當高。 黃煥彰表示,根據農民描述,業者上下翻土後檢測沒有問題,他質疑用稀釋法並未減少存留在農田裡的鉻總量,未來種植的作物還是有可能再受污染。 ![]() 為何爐碴再利用工廠可位於農地? ![]() 附近居民反映,只要開窗戶,灰就會飄進屋裡。而居民最想問的是,為什麼有重金屬污染疑慮的工廠,可以設在農地? 黃煥彰表示,台灣過去喊出「客廰即工廠」,造成很多工廠下放到農村裡,可能帶來水污染、空氣、爐碴污染,他認為應該重新畫定農業保護區。 蔡鴻德則說,工廠靠近農地,要看是什麼樣的工廠,如果會產生重金屬的工廠就不好,因為會造成農地污染。但這部分並非土污法可介入,希望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等相關法令從源頭把關。 駱駝山 廢棄物的天堂 ![]() 入口處就看到一大片爐碴,還參雜一粒粒的集塵灰,大雨來時如果把戴奧辛直接沖刷到水溝,風險很高。黃煥彰認為,環保署應該優先清除駱駝山的集塵灰。 發現大量集塵灰夾雜爐碴丟棄 ![]() 黃煥彰說,「這是控管出了問題」,電壺爐碴可以再利用,最擔心工廠夾雜集塵灰丟出來,集塵灰戴奧辛含量可能達上千、甚至上萬個ppm,「像這樣讓我們非常擔心。」 再往山裡走,發現滿坑滿谷的事業廢棄物,泡棉、營建廢棄物、雜草、磚頭,看起來才剛被丟棄不久。整座山灰濛濛一片,空氣中一股濃濃的腐臭味。除了偶爾出現的流浪狗,完全沒有人煙,整座山死氣沉沉。 台南社大自然與環境學程經理晁瑞光擔心,一旦下雨,這些廢棄物會往山谷衝下去,各式各樣的污泥就污染我們的土地。 污染管制區竟有工廠租地工作 晁瑞光隨身帶著黑色小提袋,袋內裝有採土器、塑膠袋、標記用的水性筆、衛星定位系統,只要看到可疑的土壤,隨時採樣。去年底台南社大檢舉高雄縣大坪頂多個爐碴棄置場,半年後重返現場,發現處理速度相當緩慢。 高雄市植物園對面的爐碴棄置場址,鳳梨園已經鏟除,入口處還掛著「非法棄置場址,請勿擅自進入」的牌子,但空地上卻有人租地工作。場址下方埋的事業廢棄物還沒清除,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爐碴散置在現場。 ![]() |
![]() |
|
全台類似的非法棄置場址有300多處,除了風險較高的21處甲級場址已處理外,其餘都還在調查階段。土地一旦被污染,會波及民眾的飲食安全。爐碴、集塵灰只是非法棄置的縮影,唯有嚴格把關,才能讓我們的土壤免於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