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書籍

Home

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

座談部份:

<林園>
˙從民國62年蔣中正推動十大建設化學工業區,有35年之久,當時的工廠和居民靠得很近,到民國94、95年時才有隔離帶60公尺。
˙民國77年,透過補償的方式,工廠進住林園。工業區的大排會造漁獲萎縮、酸雨,使農漁業受害,林園事件便由此而生,林園的工業區擴邊之後,使工業區離住 家又更近了,民眾要求工業區徵收土地,使他們能夠遷移,然而,財團只想徵收房地、農田,不願再花多於成本徵收房子(不合成本,若要徵收房子,乾脆就到麥寮 設廠),如此,居民根本無法搬遷。

˙思考:
政府為了經濟發展,不斷往前邁進,然而,他可曾注意,他踩過的地是否已滿目瘡痍?
˙環評困難性:
雖然經過三次環評,但是資訊不公開、無詳細田調、研究者(學者)和當地居民脫節,是環評阻力。知識份子也很少站出來。

<後勁>
˙中油東門,去年九月已爆炸三次,油垢可能四處逸散,後勁的廟產基金會委託海洋科技大學做研究,做了三年,提出有力數據,要求環保署將其遷移。
˙後勁溪可說是台灣的黑龍江,其下游仍有1500公尺的農田,有人總說,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
˙談談廈門案例:
前東帝士集團董事長陳由豪,在廈門投資建PX(對二甲苯)石化廠踢到鐵板,廈門市人大代表、全體市民強烈反對。
迳因廈門人的意識已有出來。而台灣政府和企業皆是用錢和權買許多許可證, 如:之前的環評大會,總共有21個委員,其中有7個政府官員,14個環保專家學者,因此只要再四票,環評決議便可過半通過,而環保學者又容易被買通。
迳因此,像蘇花高案為什麼會通過?只因為其牽涉到太多利益交會,通常只有小型的開發案,環評才有效。
廈門能將PX石化廠趕走的原因,還因廈門的中產階級很有環境意識,而台灣,因長期受到國民黨的統治,人民思想被控制,養成一種自掃門前雪,不要隨便亂講話的習慣了。
現今中國也相同,其實其十年前污染已嚴重,但,其因社會條件、公民意識不足,因此也無法遏止。

Q&A時間

Q1:請問李根政老師為何辭去教職,成立公民協會?
A:希望理想與工作能夠合一

Q2:中油將遷廠到彰化,新廠的石化業有沒有辦法將汙染降到最低,符合環保表準?
A:彰化大城為地層下陷區,當地許多居民想好好利用此機會發展當地經濟。新廠比起舊廠,必定有較好的防護措施,但整體的空污仍無可避免,且會直線上升。有 人說,科技難道無法解決問題嗎?其實,科技的確可以解決問題,但其成本效益,已超過收入,因此,沒有工廠會想投資這筆錢。
例如,二仁溪的整治問題,為何遲遲不肯整治?也是錢的問題。
又例如,高雄的中鋼公司,排放的戴奧辛佔全台的42%,為何中鋼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卻拒不改善?這都是要不要付出代價的問題,而先進國家用的手段就是,使這些工廠無利潤可言,甚至是賠錢,迫使其遷移。

Q3:當時抗議是部分遷廠還是全部遷廠?
A:全部遷

Q4:遷廠之後如何處理?
A:現在大部分為控制,局部為整治。現居民便開始思考自身土地問題,學習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推動轉型。

Q5:若將高雄廠區搬到彰化大城,這樣就把污染帶到彰化去了,似乎不是治本的方式?
A:因此我的主張是,台灣不該再發展石化業了。全球石油用量在高峰之後,造成石油危機,石油量便急促下降,約二十年之後會枯竭。那時,石化業便會沒落。因 此,就整個局勢看來,如今不應再繼續發展石化業,而人民也有權要求政府遷廠或關廠,希望中油能轉型為能源公司,尋求其他替代能源。

Q6:環評中是如何運作?其最大困難性為何?
A:因經濟部門力量很大,因此環評委員很難抗衡。環評中經常出現環評角力,如當時要在雲林設六輕時,王永慶給養殖業者承諾,六輕的興建引進許多人力,創造 繁榮的假象,很多人賣魚塭、轉投資。然而,之後雇用的本地員工有幾人?如今國光石化八輕又將設於雲林,誰會歡迎?民意代表歡迎,政治人物支持,因為台塑的 煙囪產生的灰渣,政治人物知道一根一年可以賺一百萬,背後的操弄使環評又更難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