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蛙嘉年華會
諸羅樹蛙的原鄉
呂光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
嘉南平原是台灣最大的平原,也是本島水稻與其他農作物的主要產地。嘉南平原的氣候型態是春夏多雨潮濕,時序一進入秋天之後則很難得有降雨,因此土壤是非常乾燥的。相反的,冬天的北部則毛毛細雨的天候是經常可見的。地理上而言,大安溪或苗栗臺地則是台灣南北氣候的分界線。
由文獻的記載,我們知道台灣早期獵人獵殺不少梅花鹿,同時荷蘭人不僅大量的收購並出口到外地去。這些梅花鹿主要來自於嘉南平原。梅花鹿是一種偏好淺水沼澤林地的野生動物;成熟的密林並非牠的重要棲地。由此來看,在漢人尚未移入開墾之前,嘉南平原應有不少地區在雨季時是屬於沼澤,尤其是在雨季暫時性的淺水沼澤應隨處可見。在西北雨或颱風雨的天候下,溪水暴增氾濫會淹沒溪流兩旁的低地,在水位快速降低時很容易就形成大大小小的沼泥地。小規模的積水可能不到一天就消失掉,較大規模者則可能維持十來天。但因為會經常下西北雨,故當時在溪河的兩旁應隨時都有不少暫時性的沼澤地。
水位起伏變化頻繁的暫時性水域是不利於魚類或水蠆的棲息,這兩類群動物是水域中的很重要捕食動物,是蝌蚪主要的天敵。反過來說暫時性的水域是青蛙的良好棲息環境。
諸羅樹蛙(Rhacophorus arvalis)是陳玉松老師在1994年的初夏於嘉義民雄附近首次發現。他是我實驗室的畢業生,對台灣的兩棲類非常熟習,因此可以感覺到蛙叫聲的差異,所以很容易就指出牠是一種新物種。連接著我們就在附近進行詳細的調查,但其分佈地就僅侷限在嘉南平原的一隅,目前僅知在雲林斗六、嘉義民雄和台南麻豆附近有分佈。我們一直認為人為干擾少的梅山及古坑地區應有牠們的分布,但就是找不到他的任何蹤跡。更令人想不通的是牠的主要棲息地都是人為活動極為頻繁的耕地;例如水田、綠竹林、芋田,蔗園及果園等。
過去幾年的野外調查與研究,我們以瞭解到牠族群中雌雄的比例相當懸殊、生殖季為四月到十月,最喜歡活動的時段是下午剛下過大雨的黃昏。此時大量的雄蛙會一起鳴叫,非常聒噪。雌蛙此時會從地面爬到樹上或竹枝上去尋找適合的雄蛙,然後背負著雄蛙再慢慢的爬到地面上暫時性的水域附近去產卵。牠的卵是由泡沫狀的卵泡所保護。卵泡就掩埋在落葉軟泥中。蝌蚪在三、四天孚化。當水位再升高時蝌蚪就可到較寬廣的水域中去生活完成牠的蝌蚪階段。這就是諸羅樹蛙的獨特生活史。
已知在台灣的綠色樹蛙除諸羅樹蛙外沒有棲息在低海拔的平原;牠選擇在平原生活不會遇到生存競爭上的對手。在梅山、古坑等人為干擾較少的丘陵地外表似乎是不錯的環境,但在下過雨之後在自然情況下水不易停留在地面上;暫時水域的沼澤地更不容易形成,這也難怪諸羅樹蛙只棲息在嘉南平原的臨溪附近的環境。我終於想通了為何諸羅樹蛙和嘉南平原有這麼親蜜的關係。
由於人口的增加,嘉南平原的農地因住宅和交通路線的修建,諸羅樹蛙的棲地已逐漸被切割而零碎化。再者因應旱季水的需求,雨季時的雨水都被引到水庫或大排水溝去了。原本夏天在平原上隨處可見的暫時性的水域和沼澤地已日漸縮減。不知諸羅樹蛙是否知道牠們的前途是掌握在台灣人的手中。在台灣以地名來命名的青蛙並不多,尤其以古地名來命名的只有諸羅樹蛙。一個不會珍愛自己過往歷史和所生活土地的民族和諸羅樹蛙一樣,其前途是令人堪慮的。